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最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帕金森的危害是身体运动机能的逐渐丧失,一般先从单侧发病,然后逐渐波及到对侧肢体,会影响到吞咽、发声,晚上翻身困难,失眠等,严重的患者到了晚期会因为肌肉挛缩,关节强直而卧床,晚期多并发肺炎、褥疮、骨折,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迄今为止,帕金森病是不能被治愈的。
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田尹琳提醒:警惕早期信号,提早治疗不要“帕”。
病程特点PD起病隐匿,持续进展、易误诊。预期患者出现严重残疾或死亡的机率在发病5年内为25%,10年内为65%,15年内为80%。多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加强帕金森病相关科普知识的宣教,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显示,全球∶超万名,55岁发病率为1%;中国∶目前约万名,10万名新发/年;中国∶65y,女性∶1.6%、男性∶1.7%;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年,中国预计有万名患者。
病因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继发性帕金森病则多由脑炎、脑动脉硬化或锰、一氧化碳中毒等原因所致。
病理改变PD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色素脱失,黑质色素变淡及出现路易小体。PD神经生化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经末梢处多巴胺(DA)减少,(DA减少≥70%时产生PD临床表现),而黑质纹状体系统中与DA功能拮抗的乙酰胆碱(ACH)作用相对亢进,DA与ACH平衡失调。
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早期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帕金森病的部分非运动症状(抑郁、疼痛、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常在帕金森病典型运动症状之前出现。非运动症状早期出现可能发生在运动症状出现(即累及黑质)前20年左右,病理改变起源于嗅觉系统、低位脑干和外周自主神经系统,此时可能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
A嗅觉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可以在其运动症状出现10年以前出现嗅觉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嗅觉减退则预示着疾病进展为帕金森病痴呆的风险增加。
B便秘:超过7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顽固性便秘,且便秘往往在疾病的运动症状之前出现,最早可于运动症状出现前10~18年出现。
C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可贯穿疾病的全程。发病年龄越早,焦虑、抑郁发病率越高。帕金森病抑郁主要表现为轻到中度抑郁和恶劣心境,易怒,常缺乏负罪感和失败感,自杀想法常见,但实际自杀率较低。
D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非常常见,约96%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经常做噩梦,经常说梦话,而且会经常出现在睡觉中做出拳打脚踢、尖叫、骂人等行为。有些患会出现间断性睡眠、夜间觉醒次数平均在2~5次。
E动作缓慢(核心症状):上肢对于解鞋带、扣纽扣等比较精细的动作会变得缓解,而且患者写字笔迹弯曲会越来越小,就可能是帕金森的早期信号。
运动症状:A动作缓慢(核心症状):随意运动在始动时缓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表现为启动困难、做序列运动困难,或不能同时做多个运动。以肢体的远端为主;可以通过对指实验、轮替实验、踏地实验等筛查。
B肌强直:觉得身体单肢发僵发硬,而且活动后僵硬感也不会消失。表现为行走时手臂不能正常摆动、眨眼减少、面具脸、言语减少、音调单一。
C静止性震颤:频率为每分钟4-6次;活动后减轻;单侧起病。
D姿势步态异常:起步慢、步幅小、前倾前屈位前冲、转弯困难、无视觉提醒时自己不能调节步幅的大小;行走的时候不能拿手机或突然迈不开腿。
非运动症状:A认知/精神异常:焦虑、抑郁、淡漠和痴呆。
B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白天嗜睡、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直立体位性低血压、少汗、便秘、尿储留、流涎、性功能障碍。
D感觉障碍:嗅觉减退、味觉减退、疼痛。
帕金森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脑功能显像PET:多巴胺转运体(DAT)
18F-Dopa
多巴胺受体显像
SPECT:99mTc-TRODAT-1,I-FPCIT等。
经颅超声:PD组中脑黑质超声回声显著增强;可能与PD者黑质铁含量增高有关。
嗅觉功能检测:嗅神经的核磁等。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1.运动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帕金森的康复操等;
2.病因预防: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
如何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常为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康复运动、心理治疗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康复和运动疗法对整个治疗起辅助协同;心理疏导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有效性。照料护理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院老年医学科可为帕金森患者和家属提供早期诊断、慢病管理、后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服务。联系-2366507-老年医学科专家介绍
田尹琳主治医师,老年医学科主任,临床医学本科学历。从事精神、老年疾病临床诊疗工作10余年,医院心理培训班学习,医院进修心血管专业,医院进修精神科、心理科、中医专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躯体疾病的诊治。
廖细梅主治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从妇产科、老年医学科临床诊疗工作10余年,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一项科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擅长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常见疾病的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
陈雄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精神、神经临床诊疗工作近10年,曾进修急诊、心血管专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擅长各类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失眠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指导;神经症、癫痫、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
陈圆圆主治医师,临床医学本科。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心理疾病的认知治疗,行为治疗。
王浩住院医师,心理学研究生,注册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近10年,参与多项科研。江汉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同济医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结业,中德催眠治疗师结业,湖北省心理援助师结业。擅长催眠治疗、正念;NLp治疗、完形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