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磊教授
医院
我国高龄患者施行手术的病例数量大幅上升,手术种类也在不断扩大。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且部分合并症属于隐匿性、多器官功能损害和迁延难愈性疾病,因此,提高高龄高危患者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保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以及良好的术后镇痛,尤为重要。
1病例讨论
欧阳文教授
医院
王海云教授
医院
2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78岁,身高cm,体重66kg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12余年,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50mg、一天一次)、阿伐他汀(每次10mg,每晚一次)、美托洛尔(每次47.5mg,一天一次)治疗;50年前输卵管结扎术,29年前胆囊切除术,8年前小指截肢术,5年前锁骨下动脉支架术,4年前肠梗阻住院后保守治疗。
过敏史:无特殊。
现病史:排便次数增多5月,肠镜发现结肠肿物2月,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不规则隆起,病理提示癌可能性大。
拟行手术: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术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较弱,入院后禁食水,卧床;体温(T)36.5℃,脉搏(P)70次/分,呼吸频率(RR)20次/分,血压(BP)/70mmHg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4.7×/L,血红蛋白(Hb)g/L,血小板(PLT)×/L
血气分析:PH7.,动脉血氧分压(PaO2)81.8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9.9mmHg,剩余碱(BE)-1.0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23.3mmol/L
生化检查:总蛋白63.79g/L,白蛋白40.36g/L,球蛋白23.43g/L↓;肌酐53μmol/L,尿素氮6.79mmol/L;钾4.0mmol/L,钠mmol/L,钙2.11mmol/L
超声心动:左房扩大,主动脉瓣钙化伴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
头颅MRI:脑内散在缺血灶,脑白质变性
冠脉CT:冠脉动脉硬化,单支病变;前降支轻中度狭窄,旋支和右冠轻度狭窄
头颅CT: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头颈动脉硬化,未见明显狭窄
腹部CT:乙状结肠占位
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胃溃疡;截趾术后;肺结节、胆囊切除术后;肾囊肿;子宫肌瘤
3麻醉及术中经过
麻醉监测方案: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NIBP)、有创动脉血压(ABP)、脉压变异度(PPV)、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中心静脉压(CVP)、伤害指数监测、无创脑氧饱和度(rSO2)、四个成串刺激(TOF)肌松监测;监测体温、尿量;间断检测血气分析及心肌酶学分析。
入室准备:入室后面罩吸氧,开放外周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NIBP/68mmHg,HR60次/分,SpO%;监测BIS、伤害指数及无创rSO2,吸空气下,rSO2左70%,右70%;局麻下予桡动脉穿刺置管,ABP/65mmHg;诱导前吸空气下,动脉血气分析见表;左侧上肢连接肌松监测仪。
表麻醉期间血气分析
麻醉诱导:诱导前给予甲强龙40mg,诱导给予依托咪酯12mg,肌松监测仪定标;随后给予罗库溴铵40mg+舒芬太尼20μg;待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0后,在视频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潮气量(Vt)ml,RR12次/分;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监测鼻咽温度,并用暖风、温毯进行物理升温;抽取血样,床旁实施心肌酶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切皮前5分钟,给予羟考酮5mg+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5mg;rSO2左侧66%,右侧72%。
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3mg/(kg·h)+瑞芬太尼0.3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罗库溴铵20mg/h持续泵注,维持TOF计数=0,强直刺激后计数(PTC)3~5,气腹压力12mmHg;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min),术中调整至0.02μg/(kg·min),维持ABP~/80~90mmHg水平。
术中经过:手术开始后2小时15分钟术者取下标本;手术开始后2小时45分钟停气腹,给予羟考酮5mg;手术共历时3小时30分钟,手术结束前,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I(TnI)<0.01ng/ml(0.01~0.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0ng/ml(2.0~7.2ng/ml),肌红蛋白(Myo)65ng/ml(23~ng/m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g/L(~ng/L),D-二聚体ng/ml(80~ng/ml);手术结束前进行手法肺复张,APL阀设置为30cmH2O,保持10秒,手动膨肺三次;术毕前嘱术者给予伤口逐层局麻药物浸润,包括筋膜层、皮下。
麻醉苏醒:手术结束前约60分钟停右美托咪定与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前约5分钟停丙泊酚,手术结束即刻停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后10分钟,BIS恢复至80,TOF计数=4;给予舒更葡糖钠mg拮抗,1分36秒后TOF比例(TOFr)为94%;拔除气管插管,疼痛评分2分,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μg、昂丹司琼8mg、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ml);手术出血50ml,尿量ml,共输注乳酸林格氏液2,ml,羟乙基淀粉ml。
术后转归: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3天,术后疼痛评分静息状态下1~2分,活动状态下3~4分;术后1天排气,术后3天开始进流食;术后住院时间10天,住院期间复查血气、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功能、心肌酶,无明显异常。
4深入思考
问题1
?
该患者术前评估的要点是什么?
心功能及手术风险评估术前访视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麻醉科医生要客观评价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及其风险,对术前准备提出建议,完善检查,调整用药方案,决定最佳手术时机。该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代谢当量4,营养状况正常,无困难气道,精神认知状况正常,言语焦虑能力正常,肢体运动状况正常,近期无气道疾患、过敏史、脑卒中病史。冠心病病史12年,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评分8~11分,围术期死亡率2%,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CRI)有2个危险因素,围术期死亡率约为6.6%。肺功能及呼吸系统疾病评估老年患者呼吸储备和气体交换功能下降;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下降、闭合气量增加;肺泡表面积、肺顺应性、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敏感性下降,呛咳、吞咽等保护性反射下降,易发生反流误吸;慢阻肺患者或者哮喘患者,仔细询问疾病类型、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情况;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期间,建议择期手术推迟到完全治愈1~2周以后;术前合并肺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查;健康老年患者氧分压等于.2-0.27×年龄(mmHg),依据公式计算该患者氧分压为93.1mmHg(实际术前结果为81.1mmHg)。脑功能及神经系统疾病评估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日常生活中活动能力降低,对麻醉敏感性增加,围术期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增加;自主神经反射的反应速度减慢,反应强度减弱,对椎管内和周围神经传导阻滞更加敏感;对于合并或可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行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特殊情况应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围术期谵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教育水平低、水电解质异常、吸烟、苯二氮?类药物应用、抗胆碱药物应用、术前脑功能状态差以及大型手术。肝肾功能评估老年患者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血流降低,肝功能下降。轻度肝功能不全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影响不大;中度肝功能不全,麻醉手术耐受力显著减退;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手术风险极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对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胶体渗透压存在较大影响,应严格执行中大型手术前低蛋白纠正标准;老年患者肾单位数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浓缩功能降低,保留水能力下降,需经肾清除的麻醉药及代谢产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长;慢性肾衰竭或急性肾病患者,原则上禁忌实施任何择期手术。胃肠道功能、凝血系统评估老年患者胃肠道血流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术前需评估反流误吸风险,如疼痛、禁食时间不足、糖尿病、肥胖、使用麻醉性镇痛药、β肾上腺素能药物、抗胆碱药物、食道裂孔疝;需评估凝血功能,抗凝药物停用需谨慎;所有老年人糖耐量均降低;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用药情况,评估肾上腺功能抑制情况。问题2
?
患者术前用药如何调整或停用?
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术前用药的种类、剂量和疗效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继续服用,但要严密监测BP和HR,不建议术前开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手术当日停用,避免术中出现顽固性低血压;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者应于围术期适当调整用量;抗凝药物的停用与否应根据疾病状态权衡,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置入支架的患者,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金属裸支架双抗4~6周,药物洗脱支架双抗12个月,择期手术氯吡格雷停用5~7天;择期手术,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可以改用短效抗血小板药物(如替罗非班)或低分子肝素,术中可应用血栓弹力图监测指导出凝血功能;急诊手术需准备血小板。
问题3
?
这类患者麻醉管理与麻醉药物的选择?老年患者的镇痛有何特殊之处?
静脉全身麻醉,建议复合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建议避免选用影响神经递质的药物;肌松药优先选择不经肝肾功能代谢的药物;避免长效镇静镇痛药物残余;在精确滴定下进行剂量管理,监测镇静深度、镇痛深度。
循环管理:容量反应性监测,实施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小剂量α受体激动剂,减少液体过度依赖,补液以晶体液为主;维持氧供需平衡,维护心输出量(CO),维护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维护脆弱脏器功能,优化心肌氧供需平衡,较慢心率与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