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运动
等速运动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恒定而阻力可变,运动速度预先在等速装置上设定,在测试过程中肌肉用力仅使肌肉力量增加、力矩输出增加,而不改变运动过程中角速度的大小,即运动速度恒定。该项技术是由Hislop和Perrine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的,在关节活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在都能承受最大负荷的一种运动模式,最大特点就是肌肉能够产生最大力矩输出但不产生加速度。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等速运动装置,最初主要是用于肌肉功能评价和运动损伤后的肌力训练。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逐渐将此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
恒定运动速度下,肌肉收缩产生关节运动的力矩能与等速运动仪所产生的反向力平衡,并通过感应系统获得有关肌力变化的各种力学参数,从而用于肌力测试和训练,将肌力的变化用客观定量的指标表示出来。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与常规等张、等长肌肉收缩训练相比,具有可调节阻力和运动角速度恒定两个优点。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角速度提前在仪器上设置,不管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用多大的力量收缩骨骼肌,肢体运动速度都限制在设置好的角速度,而且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等速仪器所产生的阻力根据受试者肌力的增加或减弱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使肌肉在运动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肌力。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效和多重运动速度等特点。
主要参数
1、峰力矩:指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力矩输出,与角速度成反比,反映受试者的肌力大小,被认为是等速技术中的黄金指标;2、相对峰力矩:即峰力矩与体重的比值,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反映了肌肉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人群之间的肌力对比;3、峰力矩角度:在整个肌肉收缩过程中达到肌肉最大负荷量时所对应的关节角度,是关节的最佳用力角度,常出现在关节活动度的1/2处附近;4、屈伸肌峰力矩比值: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是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双侧肢体屈伸肌峰力矩比值能反映出双侧肢体肌力平衡状况,弱肌力一侧较容易导致韧带和肌肉的损伤,反映了屈伸肌群的平衡状况,在评价关节稳定性上有重要意义,参考值约在50%~80%范围,比值随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增加;‘5、关节活动范围:等速肌力测试过程中肢体关节运动范围,其意义在于评价肌力下降时是由于运动范围的缩小导致肢体未达峰力矩角度,还是肌肉本身做功量的下降所致;6、平均功率:反映肌肉的做功效率,单位时间内的肌肉做功量;7、总功:肌肉单次收缩所作的功,反映肌肉功能。8、其他指标:如疲劳系数(fatigueindex,FI)、峰力矩时间(timetopeaktorque,TPT):反映肌肉爆发力等。
等速运动技术的优势
1、由于等速运动中速度不变,阻力可调,随肌肉收缩力量大小产生的顺应性阻力使肌肉在关节的全部活动范围内始终产生最大肌力,因此,能更有效的锻炼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2、传统的徒手肌力检查法往往无法明确定量,等速运动技术具有较多的运动模式,可以对患者的肌力提供一种客观且精确的测试方法,反映患者的动态功能肌力。3、等速肌力训练设备能够在关节运动的全范围提供顺应性阻力,并能够同时训练一对拮抗肌群,有效了避免肌肉功能恢复不平衡状况的出现,对于关节稳定性改善具有较大优势。4、等速测试及训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是因为外加的阻力是根据受试者不同的运动力量而改变的,在受试者发生受伤、虚弱或无力等情况下,阻力也将随肌力的减小而减少,并且在由于速度是恒定的,不产生加速度,所以安全性较高。5、等速肌力测试的测试范围广泛,包括四肢大关节绝大部分的功能动作,以及腰背肌各功能动作的肌力测试。
等速运动技术具有结果精确、重复性好,可以提供大量具体数据,在治疗上具有高效、安全、可控制的优点,对肌力恢复、防治肌肉萎缩、维持肌肉收缩功能、避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