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医学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第二章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过程,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2.★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3: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动力都来自于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所含的势能,物质顺电—化学梯度,不消耗能量的跨膜转运过程。4.★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5.★钠—钾泵:钠钾泵是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简称为钠泵。钠泵具有ATP酶的活性,又称为Na+–K+—ATP酶。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钠离子移出胞外,将2个钾离子移入胞内,产生一个正电荷净外移,故钠泵具有生电效应。6.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入细胞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膜包裹、膜融合和膜离断等一系列过程完成转运,故称为膜泡运输。包括出胞和入胞两种形式。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衡的电位差。一般在-10~-mv之间。8.极化:通常指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9.去极化:指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10.超极化:指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即细胞膜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11.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是指当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零电位后,膜电位由零电位转向正电位的现象)12.★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13.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被视为动作电位的标志。14.渗透现象: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15.终板电位:是指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终板膜产生的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16.兴奋:是指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或由相对静止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过程或反应形式。17.★兴奋性:是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8.可兴奋细胞:是指在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神经元、肌细胞和腺细胞等,可兴奋细胞的共同特点是形成动作电位。19.★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20.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21.★阈值(阈强度):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它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22.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大于或小于阈强度的刺激,分别称为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23.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24.★局部电位:由单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幅度达不到阈电位水平,电位波动较小,只限于膜局部的去极化而不能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局部电位。25.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26.★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耦联因子是胞质中的钙离子,结构基础在骨骼肌是三联管结构,在心肌是二联管结构。27.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决定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初长度。28.最适初长度:是指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张力的初长度。29.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后所承受的负荷。30.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本身的内在特性,与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肌浆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和横桥的ATP酶活性有关。31.横桥周期:是指粗肌丝上的横桥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的结合、摆动、复位、再结合,如此反应的过程。32.收缩的总和:是指肌细胞收缩叠加的特性,是骨骼肌快速调节的主要方式。33.不完全强直收缩:若连续刺激的时间间隔大于收缩期小于单收缩过程时,后一次收缩过程叠加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所产生的收缩总和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34.完全强直收缩:若后一次收缩过程叠加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即连续一串时间间隔小于收缩期的阈刺激,所产生的总和称为完全强直收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hl/852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