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

动物生理学

单项选择题

1.具有反应迅速、准确和作用局限等特点的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A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作用局限;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起效缓慢,作用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范围较小,灵敏度较差。

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原因是(   )。

A.Ca2+内流B.Na+内流C.K+内流D.Cl-内流

B

神经细胞膜在受到刺激时,Na+通透性突然增大,以致超过K+通透性,使大量的Na+从膜外涌入膜内,导致膜电位迅速去极化乃至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3.下列溶液中,易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   )。

A.5%葡萄糖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0.6%NaCl溶液D.0.9%NaCl溶液

C

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红细胞内,细胞膨胀、细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称为溶血。5%葡萄糖溶液和0.9%NaCl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溶液,只有0.6%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因此答案选C。

4.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

A.嗜碱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

D

A项,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机能是缓解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程。B项,嗜碱性粒细胞的主要机能是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C项,单核细胞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渗出血管变成巨噬细胞,在体内发挥防御作用。D项,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高度的趋化性和很强的吞噬及消化细菌的能力,是吞噬外来微生物和异物的主要细胞。当局部受损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释放化学物质时,中性粒细胞能被趋化物质所吸引,向细菌所在处集中,并将其吞噬,靠细胞内的溶酶体将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随后细胞死亡便形成脓肿。

5.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

A.Ⅻ因子B.Ⅹ因子C.Ⅳ因子D.Ⅲ因子

D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不是来自血液,而是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组织释放的因子Ⅲ进入血液启动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时,首先是凝血因子Ⅻ转变成具有活性的Ⅻa,从而启动凝血过程。

6.下列选项中,属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是(   )。

A.增加肺泡回缩力B.增加肺的弹性阻力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降低肺的顺应性

C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包括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塌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还可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发生。

7.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   )。

A.血液氧含量B.血液氧容量C.血液氧饱和度D.血液氧利用系数

B

A项,血液氧含量为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包括结合于血红蛋白中的氧和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B项,血液氧容量指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它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性质和数量。C项,血液氧饱和度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D项,血液氧利用系数是指血液流经组织液时释放出的O2容积所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

8.由肺扩大或肺缩小引起的反射称为(   )。

A.黑-伯反射B.咳嗽反射C.喷嚏反射D.本体感受性反射

A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喷嚏反射与咳嗽反射属于防御性呼吸反射。因此,答案选A。

9.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   )。

A.氧热价B.呼吸商C.物理卡价D.生物卡价

A

A项,通常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B项,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容积的比值(CO2/O2)称为呼吸商。CD两项,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充分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10.机体将热量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较冷物体,这种散热方式是(   )。

A.辐射散热B.蒸发散热C.传导散热D.对流散热

C

ABCD四项均为机体散热的方式。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向外界发散体热的方式称为辐射散热;机体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称为传导散热;机体通过与周围的流动空气交换热量来散发体热称为对流散热;机体通过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水分蒸发来散发体热称为蒸发散热。因此答案选C。

11.在肾中,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是(   )。

A.近曲小管B.髓袢C.远曲小管D.集合管

A

原尿中大部分物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入血液。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限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仅能吸收水和少量Na+与Cl-。

12.植物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γ氨基丁酸D.多巴胺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的一部分(如支配汗腺的纤维和骨骼肌舒血管纤维)及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均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这些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总称为胆碱能纤维。

13.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的激素主要是(   )。

A.皮质醇B.醛固酮C.抗利尿激素D.心房钠尿肽

B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特别是皮质部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故有保Na+、H2O和排K+作用。

14.在性周期中,卵巢内黄体退化的时期是(   )。

A.发情前期B.发情期C.发情后期D.间情期

D

未妊娠动物的黄体称为周期黄体或假黄体,在间情期很快退化;妊娠动物的则称为妊娠黄体或真黄体,能维持较长时间,有些动物一直要到妊娠结束时才退化。

15.精子发育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的部位是(   )。

A.输精管B.前列腺C.睾丸D.附睾

D

附睾除贮存精子外还能分泌附睾液,其中含有某些激素、酶和特异的营养物质,它们有助于精子的成熟,并使精子具备受精能力。

简答题

16.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答: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为:(1)神经-骨骼肌接头是由运动神经末梢(称接头前膜)和与之相对的细胞膜(称接头后膜或运动终板)构成,接头前膜内有许多小泡,小泡内含有大量的乙酰胆碱分子,而接头后膜上有N2型乙酰胆碱受体和乙酰胆碱酯酶。(2)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引起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乙酰胆碱释放至接头间隙。(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N2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钠、钾离子通透性增高,产生终板电位,总和后使肌膜产生动作电位。(4)肌膜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和一次骨骼肌收缩后,乙酰胆碱可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17.简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包括:(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2)刺激性质:非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3)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质的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质参与并且与脑内各级中枢的活动都有关系;(4)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复杂、易变的;(5)非条件反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数量无限。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6)非条件反射适应范围窄,条件反射适应范围广。18.简述甲状腺激素在机体代谢中的主要作用。答:甲状腺激素在机体代谢中的主要作用包括:(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使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T3、T4的产热效应与靶组织细胞Na+-K+-ATP酶活性升高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热;(2)调节糖代谢: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升高血糖浓度;(3)调节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对胆固醇的分解作用强于合成作用;(4)调节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三、实验题(19小题,共10分)19.设计实验证明增加肾小管溶质浓度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分析预测结果。答:(1)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家兔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腹部剪毛、消毒;②沿腹中线在距离耻骨联合处4~5cm处打开腹腔。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于输尿管上剪一小口。从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导管,并将松结扎紧以固定插管,这时可见尿液慢慢由导管流出。将导管开口固定于计滴器上;③对照组:记录单位时间内尿液滴数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应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将手术部位覆盖,以保持动物腹腔温度和润湿肠管;④实验组:静脉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如20%葡萄糖等),观察并记录尿液滴数变化。(2)分析预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尿量增加。因为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后,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分析论述题20.试述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答: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如下:(1)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结果心脏活动减弱;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最终导致血压降低;(2)当动脉血压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降低,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结果心脏活动加强;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增强,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压升高。21.试述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及其作用。答:(1)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胰酶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2)其作用分别为:①促胰液素: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肠黏膜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水和HCO3-,因此胰液的分泌量增加,而消化酶的含量较少。②促胰酶素(CCK):胃内容物刺激小肠黏膜,小肠黏膜Ⅰ细胞分泌促胰酶素。CCK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各种消化酶,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CCK对水和HCO3-的促分泌作用较弱。此外,CCK还可作用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刺激胰酶分泌。CCK与促胰液素具有协同作用。③胃泌素:胃泌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使胰液分泌量增加,但其作用较弱。需要公共课资源的自己加V:,有偿提供的,之前我备考就是找她买的。不要再问我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hl/852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