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医院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介入治疗技术——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副主任荣小伟科普小课堂
01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哪些危害?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肌肉肥厚、心腔缩小进而导致心室血流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肥厚的心肌以室间隔部位更为明显,室间隔的增厚使得心脏射血的出口变窄,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而在心肌收缩力的增强的情况下会使原本已经很厚的心肌变得更厚,并因高流速血流对侧向压力小而使二尖瓣向室间隔方向移动,致使左心室出口更加狭窄甚至被堵上,机体血供更加的少。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频繁胸痛,心悸,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还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中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甚至引发猝死等风险。
0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如何治疗?
本病是由心脏结构改变引起的疾病,故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及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收缩减弱,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且能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钙拮抗剂既有负性肌力作用以减弱心肌收缩,又改善心肌顺应性而有利于舒张功能。β受体阻滞剂与钙拮抗剂合可以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控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应格外注意,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β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尽量不用。手术的方法可以消减肥厚的室间隔、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更有效的方法。
03手术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
★
案例
★
患者:男性,33岁;
现病史:近1年来出现活动后胸憋,活动时及费力后出现胸憋,严重时出现黑朦等不适,休息后症状减轻;5个月前于我院心脏彩超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舒张隔厚度25mm,跨瓣压差85mmHg,左室流出道重度狭窄;行冠动脉造影提示排除冠心病,多方打听及考虑后拟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家族史:哥哥半年前猝死。
前
后
手术过程:首先植入临时起搏器,保证术中及术后因室间隔消融导致心脏停跳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穿刺股动脉将6F猪尾导管置入左心室心尖部,同步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内压力曲线,桡动脉植入EBU3.5至左主干开口,右前斜位充分暴露基底部的间隔支动脉,拟消融的第一间隔支血管;导丝至间隔支动脉,根据该间隔支血管粗细、大小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的合适球囊后,连续缓慢均速注入无水酒精后,消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下降超过≥50%,标志着手术成功。
室间隔化学消融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药物难治性且存在酒精消融适应症的患者该技术无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随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心血管病在心肌病的治疗领域正不断拓宽。
导航到医院恒安院区导航到医院平旺院区更多新闻
医院:防癌之路,任重前行!
医院:连做4例,大咖们云集于此!
医院:行风建设监督平台公示
编辑/刘晓娜素材提供/荣小伟
监审/刘宇
?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