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SF摩登舞教程升与降
《摩登舞五大技巧技法详解》
摩登舞的技巧包括重心转移、升降、反身动作、摆荡和倾斜。只有在理论上掌握技巧的规律,并且在做每一个动作时运用技巧,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
第一节 重心转移(Weightchange)
一、概 述
跳舞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重心转移。重心转移在各种舞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心只有转移到位才能展现出优美的舞姿。
那么,什么是人体重心呢?人体重心就是腿与脚在身体躯干支配下进行移动时所承受重力形成的合力的支撑点。重心转移就是支撑点的交换和改变。重心转移的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左脚和右脚的转移;脚跟与脚掌的转移;升与降的转移;垂直重心与倾斜重心的转移;双脚重心向单脚重心的转移等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重心转移,都离不开身体躯干的支配作用。躯干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肌肉收缩牵引骨骼产生的。只有身体躯干的移动,引带腿脚的移动,才能使重心转移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转移。否则,就只能是迈腿或迈步,不能叫重心转移。
二、腰髋是重心转移的枢纽
三、垂直重心与倾斜重心的转移
四、脚底的重心转移
五、如何避免双脚重心现象
重心转移过程中,两只脚在不间断地运行中交替支撑重心。在交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瞬间的双脚支撑重心过程,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如果双脚支撑重心的时间值过长,使任何一只脚的移动出现阻碍,这种情况叫双脚重心现象。
双脚重心现象有时出现在双脚并合中,有时出现在双脚分脚中。尤其在横移舞步中,身体重心转移速度较慢,躯干始终滞留在两脚之间,直到并合到位。这样脚下拖沓,舞姿呆板,影响动作速度。
如何避免双脚重心现象,使双脚重心成为转瞬即逝的艺术流动,是各层次舞者都要认真注意的。重心的快速转移和运用倾斜技巧,往往可以将双脚重心现象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使本能的物理性的双脚重心现象转化为完美的流动。
并脚时的重心转移是微妙的、无形的、瞬间的,往往是不易被察觉的。从外部形态观察重心由双脚支撑,但实际上重心已经由后到位的脚独立支撑,先到位的脚已经处于事实上可移动状态。有时后到位的脚只是从形式上进行并合,重心并不进行转移,仍在先到位的脚上,这种情况如脚跟轴转或踌躇步(脚跟轴转升起后仍需要转移重心)。
造型舞步特别容易出现双脚重心现象,往往误以为三七比例或四六比例的重力分配是合理的。殊不知,这种重心比例分配已经陷入了双脚重心的泥淖之中,造型的身体往往不能够最大限度地舒张和拉长。正确的支撑应该由一只脚完全承担。完全承担是双脚比较而言的一种界定,重心的比例分配却不完全由一只脚承担,腿与膝关节也相应承受着重心。
第二节 升 降(RiseandFall)
升降是身体重心通过膝、踝、趾的屈伸达到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转移。升降技巧是身体重心转移的一种形式。升与降是互为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又紧密相连。摩登舞除探戈舞没有固定的升降模式外,其余四种舞均有升降动作。下边分别讨论升降技巧和升降曲线。
一、上升动作
上升动作是身体重心从低位向高位的转移。身体重心的上升靠脚与腿的协调配合实现。上升动作主要靠支撑腿的“吸腿动作”实现。吸腿动作程序为支撑腿在屈膝的状态中脚掌向地板方向用力,通过蹬地产生向上的速度和力量,再通过膝、踝、趾的上伸使身体重心由低位向高位升起。身体重心引带运动腿与脚向上转移,运动脚本身不发力,只是随着身体重心到达一定的高度而已。运动腿上伸顺序为先伸膝、再伸踝、再伸趾。上升过程需要提高膝、踝、趾的力量和柔韧,以期达到完美的弹性过程。一般来说,运动脚到位瞬间,上升动作并没有完全结束,重心在另一只脚的并合中将继续上升。膝关节是否完全伸直,脚是由脚掌支撑还是脚尖支撑,将直接影响上升的高度。
二、下降动作
下降动作是身体重心由高位向低位转移。身体重心处于高位状态时,膝关节伸直、脚跟离地。首先身体向地板方向挤压;然后脚趾、脚踝屈曲并向下踩落,使脚跟着地;随之是屈膝(舞界习惯将屈膝动作叫“松膝”)。大腿后部与内侧肌肉群的收缩对于屈膝至关重要,可以减缓膝关节的受力。屈膝时要收紧臀部、挺髋。
下降动作有三种模式:
其一是闭式舞姿并脚下降。下降时,支撑脚向下踩落。如下一步是后退舞步,摆动脚的脚尖后滑;如下一步是前进舞步,摆动腿与支撑腿同时向前屈膝,摆动脚不移,只是脚跟保持不落;
其二是开式舞姿侧行下降。双脚仍为并脚状态(摆动脚一般为刷步并合支撑脚),摆动脚保持上升在高位侧行滑动,滑动到位后双脚成分脚状态,身体重心与摆动脚同时到位使其成为重心脚,然后这只脚向下踩落,后脚在重心脚下降的过程中滑降至重心脚后旁位置;
其三为轴转下降,重心脚与膝边转边降,形成一种螺旋式下降。膝关节在轴转中稍屈,待脚跟落下后再向前屈。
无论哪一种下降模式,脚与膝下降而身体却要向上拔,腰部紧撑不要松弛。
三、升降的波浪线
陆地与高山的垂直高度靠海拔确定,摩登舞的升降幅度靠波浪线确定。由于摩登舞的四种舞升降不相同,其波浪线的起伏各异。要研究波浪线的曲线美感,首先要搞清楚摩登舞的升降极限。升的最高极限为身体垂直,身体向上延伸,伸直膝,用脚尖支撑重心。降的极限为全脚着地,向前屈膝约45度角(膝内角约度)。设定身高为厘米的男士,当升至脚尖时,垂直高度约为厘米;当屈膝45度时,垂直高度约为厘米。由此可以得出其升降极限差为21厘米。屈膝时,如何计算下降幅度,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
人的脚底到膝盖的长度是确定的,已知厘米身高的脚底至膝盖长度约为55厘米,当向前屈膝45度时,由关节面向地面引起一条垂直线,那么,将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脚与膝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则用勾股定理公式:cos45°×55=38.89厘米。55-36.89=16.11厘米。由计算得出升与降的极限差。
摩登舞中的华尔兹即是上边公式计算出的极限差,它的起伏波浪线幅度最大。升起时,大致达到脚尖;降下时,膝盖超出脚约12厘米左右。但我们不要误以为华尔兹的每一小节动作都有这么大的升降幅度,有些动作升至脚尖,有些动作只升到脚掌,甚至有些动作升起时要微屈膝。降下的幅度也要打些折扣,甚至有些中老年习舞者或膝部力量不足者也可以屈膝30度。
狐步舞规则要求,升起时脚踝不能升高,虽可降膝45度,但升降极限约为15厘米,因此波浪线指标排行第二;快步舞的竞技比赛动作位置太低,会影响其轻灵快捷的运步与衔接,降膝一般达到30度就可以了。直角边由公式计算得出为:cos30°×55=47.63厘米。由计算得出快步舞的升降极限为12.37厘米,波浪线指标排行第三;维也纳华尔兹升与降时膝关节屈膝度基本保持在20~30度左右,因此,维也纳华尔兹升降极限约为5~10厘米,波浪线指标排行第四。
四、升降注意事项
(一)升与降包含摩登舞美的本质,必须做到圆润而流畅。
(二)升到最高点的瞬间,往往衔接着降;但降下时并不一定马上衔接着升,而是衔接着另一个低位运行的舞步。
(三)腿部、膝部、脚踝、脚趾的力量和柔韧,关系到升降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加强下肢的力量和柔韧的训练。
(四)步幅的宽大、流畅,除身体发力推动运动脚运行之外,很大成分是由膝关节屈曲的能力而决定,要想使膝关节下降到随心所欲的位置,必须加强前进与后退专项基本功训练。
(五)升与降都要加强脚底对地板的渗透力,连绵圆滑地借助地板的反弹力。
(六)屈膝角度并没有国际统一标准,笔者完全是根据多年习舞实践及测量世界优秀选手动作得出的数据。
(七)要使膝关节不受到屈曲的损伤,屈膝时要及时收缩大腿前群内侧缝匠肌与大腿的股二头肌。
第三节 反身动作(Contrarybodymovement)
一、反身动作定义理解
(一)反身动作确立了“腰胯”作为转动发力的重要部位,从而使其成为重心转移的中心和焦点。
(二)一侧腰胯转动到相反一侧的运动脚方向形成的对角线交叉用力原理,完全是根据身体转动规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三)腰胯肌肉收缩发力牵引骨骼肌转动原理,将延伸牵引整个上体包括肩部与之同转。肩部转动完全是被动和形式上的转动,肩部本身没有发力也不应该发力。
(四)反身动作一般表现在运动脚出步之前开始,它是整个身体转动过程的初始阶段,而初始阶段完成后,腰胯并没有停止转动,腰胯的转动将延续到运动脚运行到位。不要混淆反身动作和身体转动的概念,根据腰胯物理转动幅度,在运动脚不出步的静止状态下,腰跨只能有限地达到一定的转度,当运动脚出步后腰胯将继续加大转动的角度,使其达到合理的指定度数。一个舞步一般由三步或更多步构成,当反身动作完成后,身体将持续转动,不再出现反身动作。
(五)反身动作一般只出现在身体重心处于低位状态的情况下。
(六)反身只不过是反身动作的简称。
二、反身动作的种类
(一)前进右反身动作:腰胯向右转动,然后右脚前进。
(二)前进左反身动作:腰胯向左转动,然后左脚前进。
(三)后退右反身动作:腰胯向右转动,然后左脚后退。
(四)后退左反身动作:腰胯向左转动,然后右脚后退。
三、反身动作位置
为了区别近似于反身动作的另一种技法,我们还要研究讨论反身动作位置。反身动作位置英文全称为:Contrarybodymovementposition,简称CBMP。
反身动作位置的定义:指身体在静止状态下运动脚横向移动通过身体后产生类似反身动作效果的技巧。
定义理解:
1身体静止状态指腰胯不转动。
2运动脚横向移动指在分脚状态下,运动脚从身体的侧面运行到身体的另一个侧面的运动方式。
3运动脚到位后产生类似反身动作的效果指腰胯不转动,到位的运动脚反而与异侧的的腰胯处于同一方位,从而形成对角线交叉的运动方式。
四、反身动作与反身动作位置的区别
(一)反身动作腰胯转动,反身动作位置腰胯不转动。
(二)反身动作可以在并脚状态下运行,也可以在分脚状态下运行,运行到位形成分脚状态。反身动作位置主要是在分脚状态下运行,运行到位后形成分脚交叉状态。
(三)反身动作一般出现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上。而反身位置出现的拍节不定,有时出现在第一拍上,有时则出现在中间或末尾的拍节上。
第四节 摆 荡(Swing)
摆荡是升降和旋转过程中身体横轴在空间位置的弧线移动。身体横轴呈左右方向,在人体中部,与身体纵轴互相垂直。身体横轴是人赖以获得身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在舞蹈中,身体横轴在对抗离心力、防止身体前倾或后仰、重心转移及旋转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摆荡过程中,身体横轴象荡秋千一样,引带着运动脚从低位摆到高位,或从高位摆到低位。身体横轴的摆荡轨迹呈下抛物线弧形轨迹。身体横轴的摆荡使舞蹈的升降质量得到升华。只有运用摆荡技法,才能称之为跳舞,否则只能是走舞或跑舞。
一、摆荡技巧产生的条件
(一)摆荡要借助支撑腿的膝、踝、趾的屈伸所产生的身体升降过程实现身体横轴在空间位置的移动。
(二)摆荡要借助于腰胯的推力和支撑脚向脚底方向用力,实现身体重心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的弧线转移过程。因此,腰胯及支撑脚的推动力量将决定身体的摆荡幅度。
二、摆荡的目的与效果
摆荡的目的是使身体引带运动脚定位,运动脚在身体摆荡中跟随身体到达指定的位置。因此,运动脚的运行在身体摆荡时与地面没有实际的摩擦,运行快速而稳定。一般而言,身体摆荡的幅度大小决定运动脚的步幅大小。摆荡过程像一条精密的传输链条,由支撑脚向脚底方向用力,传递身体力量,再由身体摆荡的中间环节引带运动脚运行到位这样的一套传递程序。摆荡使舞步摇曳绵密、舞态生动,摆荡使身体轻灵飘逸。
三、腿的摆动
腿的摆动与身体摆荡息息相关。腿的运行靠的是身体引带,脚的运行是靠腿的引带。脚无论是贴地摩擦运行或是腾空运行,都离不开腿的引带。腿的运行方式是空间移动方式,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在空间位置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转移;以膝关节为轴,小腿在空间位置进行各种方位的摆动转移。因此,腿与脚的移动是一种摆动式的传递链条。当这种摆动方式根据需要出现起伏时,就成为身体的摆荡。优秀选手跳舞给人的感觉往往只见身体移动,不见脚的运行,充分体现出跳舞的高超技艺。
第五节 倾 斜(Sway)
倾斜是人体纵轴主动偏离地面垂直坐标的技法。人体纵轴呈上下方向,与人体横轴互相垂直。身体倾斜产生于身体重心从低位向高位的摆荡转移中。运动脚总是先于身体到位,身体纵轴自然地偏离地面垂直坐标。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自然倾斜。但自然倾斜不能成为一种技法,所谓技法必须是身体主动运用技巧的方法。在身体产生自然倾斜的基础上,为了控制身体前冲惯力,防止身体倾倒,身体侧面骨骼肌主动拉长收缩,使身体在保持自然倾斜的基础上,加大倾斜角度,使身体重新排列纵轴线,找到与地面垂直坐标重合的部分。此时的身体虽然倾斜,但却保有垂直重心。倾斜起到了制动、减速的作用。倾斜技巧充分展现了人体美,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实现了双脚的重心转换。就倾斜种类而言,分如下几类:
一、运行倾斜
运行倾斜是倾斜技巧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种类。运行倾斜大部分产生在横移过程中。前边概述部分主要讨论的就是运行倾斜。当身体躯干滞后于运动脚到位的自然倾斜现象出现的瞬间,与运动脚同侧的身体躯干从髋腰肌部分向上提拉,这种提拉方式等于肌肉的等长收缩,这种收缩形成向上延伸至肋骨间的膜状肌肉。身体拉长后,致使倾斜角度加大,整个身体侧面形成斜直线条。双肩的水平状态随着纵轴的倾斜与地面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而言,身体纵轴的倾斜角度相等于横轴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根据舞者水平而把握在15度~30度。这样的倾斜角度之所以不致使身体倾倒,一方面是由于肌肉收缩与外力形成对抗,而另一方面则根据对角垂直重心原理所决定,即倾斜的身体左肩与右脚或右肩与左脚将形成对角垂直线。因此,当身体倾斜时,重心将顺理成章地转换到后到位并合的脚上。
运动倾斜注意事项:
(一)女士倾斜角度总是大于男士,这是根据展示的美学角度所决定。男士要稳定重心,只做侧倾斜,而女士要做侧后倾斜。
(二)男女倾斜方向要相反,即男士向右倾斜,女士则向左倾斜,反之亦然。
(三)倾斜时要注意身体的整体倾斜,不要只倾斜躯干,忽略了腿部倾斜。只有整体倾斜,舞姿才能更优美。
(四)倾斜是在自然倾斜的基础上,身体侧面主动向上拉长的技巧。自然倾斜为主动倾斜创造了条件,主动倾斜加大了自然倾斜的力度和角度。
(五)倾斜产生的条件是身体纵轴与地面垂直坐标发生了偏离。而肩部要保持舞姿的统一性,不改变十字架的形态,所以肩部倾斜只是纵轴倾斜的结果。因此,不要故意抬高某一侧肩部。
(六)倾斜是身体重心从低位向高位转移时运用的一种技巧。低位向另一个低位的运行过程中不存在身体倾斜。因此,探戈舞没有倾斜,华尔兹低位运行时也没有倾斜。
(七)连续旋转的舞步,由于身体要不断对抗离心力,才能使旋转连贯、流畅、圆润。身体始终垂直于交换旋转的左右脚。因此,连续旋转时没有倾斜。
(八)初学者的倾斜角度不宜过大。
二、盘旋倾斜
盘旋倾斜的技巧局限在盘旋舞步中,盘旋舞步的身体重心处于高位,双脚呈现暂时的并合状态,盘旋倾斜时有助于身体在高位的展示。盘旋倾斜时,脚下呈逗留状态,身体腰胯以上在环绕中倾斜。盘旋倾斜时男女倾斜角度有所不同,由于男士处于领舞的主导地位,在身体环绕中呈内圆轴心转动,因此倾斜的角度和环绕的幅度均要小于女士。盘旋倾斜男士总是率先向右倾斜,引领女士向左倾斜,这种倾斜方式由接位规律所限定,倾斜角度呈递减式渐变过程,身体呈顺时针环绕转动。这种方式完全属于高位造型的一种装饰美化过程。盘旋倾斜装点夸张女性婀娜柔媚的舞姿,身体胸腰以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舒展和拉长。
从闭式舞姿经盘旋倾斜转变成开式舞姿之后,盘旋倾斜的延续表现是男士左肩开始向左引导,引领女士从高位向低位转移,肩引导将伴随着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时的倾斜角度男女大致相同,只是女士有稍后倾斜的舞姿。男左脚女右脚开始在开式舞姿中向相同方向前进,到位后,重心下降,倾斜还原,身体转变为垂直重心。盘旋倾斜的舞姿使左右侧都得到倾斜展现的机会,在美学构造上形成对称美。同时,开位倾斜也使前进舞步更显得流畅、自然。
三、造型倾斜
1.动人的华尔兹,来自世界冠军迪马!
2.一段巨星探戈表演舞!超震撼,想学习的看过来哦
3.摩登舞是和谐共舞的艺术!
4.国标舞界的白娘子与许仙
5.漂亮架型的产生
6.中文华尔兹来袭~一曲《我变了我没变》让你无法自拔
7.这么美的摩登舞你绝对不想错过!
8.探戈舞甩头的典故,及注意事项!
9.如痴如醉的华尔兹!来自卡特丽娜是与马克西姆
10.摩登舞动态与动作换伴详细分解教学!收藏必备
11.经典探戈舞——力量浑厚
12.粉色的探戈,也能霸气无敌
13.国标舞版《高粱红》!超有创意!漂亮的九儿
14.撒贝宁携亲妹妹共同助梦张白羽《只爱高跟鞋》
15.摩登舞的延伸
16.维也纳华尔兹两位大师神同步飙舞
17.至今无人能超越的经典狐步舞!.
18.摩登舞移动中如何保持我们的竖轴
19.世界顶尖少年的维也纳华尔兹
20.堵在路上?没关系小编为你们带来摩登舞6连放
21.基本走步(WALK)摩登舞和探戈基本舞步,学起来
22.打开胸腰架形姿态
23.舞蹈精髓优质的摩登舞从什么开始?
24.不知多少年的舞蹈功底才能练就这样的华尔兹和探戈!
25.提高摩登舞练习的基本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26.俄罗斯是一个真的是一个盛产舞者的国家!且看14岁少年华尔兹虽然有一点小瑕疵!但整体来看已有高手范儿!
小编推荐好看的公众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