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因为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的生日。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综合治疗,品质生活”。
01
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最早由詹姆斯·帕金森在其年所发表的《震颤麻痹论文》中得以描述。据估计,世界范围内约有万帕金森病患者,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8-18.6/人,据此计算,到年预计全球的帕金森病患者总数将达到惊人的万。
作为“帕金森病大国”,我国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总数超过万,接近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6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7%。预计到年,患病人数将达到近万人,占全球患者总数近60%。
02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基本特征是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
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属于静止性震颤,意味着震颤的躯体部分在重力支持下且未进行活动时震颤最明显,而在活动时减轻。早期帕金森病的震颤最常为间歇性的,通常起于一侧手,可能不会被其他人注意到。随着疾病的进展,震颤通常变得明显,并开始扩展至对侧。帕金森病的震颤也可累及双腿、唇、颌部和舌。
约80%的患者在帕金森病发作时存在运动迟缓。对于上肢,运动迟缓通常开始于远端,出现手指灵活性下降。对于下肢,行走时与运动迟缓相关的常见主诉包括下肢拖曳、曳步或不稳感。
肌强直是指受累骨骼肌肉在收缩后不易放松。与震颤和运动迟缓一样,肌强直也通常起于单侧,最终可进展至对侧。肌强直可影响躯体的任一部分,可能是患者诉及僵硬和疼痛的一个原因。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这些运动性临床表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还包括神经精神表现及非运动表现,如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精神病和幻觉、睡眠障碍、乏力、胃肠道功能障碍、嗅觉障碍、疼痛和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脂溢等,故现在公认帕金森病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特征的复杂疾病。
03
治疗手段
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无法被完全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规律锻炼、手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对症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该药治疗运动迟缓症状格外有效,对震颤及肌强直也有一定的效果。此外,接受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患者若因运动不能症状而失能,则应开始使用左旋多巴。其副作用包括意识模糊、幻觉、妄想、精神病性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老年群体易发。此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等也常用于早期抗帕金森病治疗。
规律锻炼能够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感;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伴随进行性运动受限,所以规律锻炼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规律的有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有积极影响,应强调通过锻炼来改善患者的平衡、柔韧性和力量。快走、太极、游泳等可能特别有效,其他可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灵活度的锻炼方式包括:平板训练、平衡训练和高强度抗阻训练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带来了希望。DBS把电极植入患者的大脑内,经过刺激脑内特定的位点,帮助帕金森患者控制震颤、强直等症状。多年的临床研究显示,DBS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尤其对于经过药物治疗“蜜月期”后药效减退或出现药物并发症时,及时的选择DBS手术可以让患者保持长时间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以上就是帕金森病的基本概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我医院神经外科的龙浩老师为我们介绍他对于帕金森病防治的临床经验。
龙浩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
导师类型:专业型硕导
专业:功能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
研究方向与学术地位: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外亚专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世界伽玛刀学会RadiosurgeryFellow,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放射神外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功能神外学组副组长。
Q
龙老师您好。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发现针对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是一大研究热点,目前您如何认识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答: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认可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家族遗传史、接触有毒物质等。但在临床上真正有以上致病因素的患者很少,绝大多数患者起病原因不明。我认为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还是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现在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也与人均寿命延长相关。此外,东方人种患帕金森病的概率高于西方国家,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占全球近一半就是一种体现。正因为帕金森病病因未知,所以目前并没有经过研究证实的预防措施能防止该疾病的发生。
Q
谢谢龙老师的解答,我还医院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思路是如何的?
答: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我们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起初效果非常显著,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后肢体灵活度出现明显改善,但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表现在患者的“开关现象”越来越明显(“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关”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肢体僵直,运动不能,就像断电一样,“开”时指药物起效,肢体僵硬缓解,基本活动自如),且“关”的时间明显延长,“开”的时间越来越短,患者的生活质量很低,甚至无法完成基本的抓握、翻身等动作。这一方面是耐药性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帕金森病病程的快速进展,且这种进展无法随着药物治疗而逆转。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患者进行安装脑起搏器的手术。脑起搏器精准植入后调整好参数,再配合合理的药物方案,患者基本上能维持长时间稳定的状态,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日常生活起居基本恢复,术后观察五天左右即可出院。国外的长期随访数据表明,DBS手术的疗效持久,能维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一般帕金森病中期(HY分级2.5级:轻度双侧肢体症状,后拉试验可恢复)是最适合DBS手术的阶段,对于HY临床分级达到5级(病人限制在轮椅或床上,需人照料)的帕金森病患者,我们不建议进行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手术风险很高,且预后效果不佳。
对于龙老师的科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一年一度的“世界帕金森病日”,能让社会给予“帕友”更多的关爱,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积极面对”的理念,帮助“帕友”们战胜病魔。
“帕友”
不怕!
Reference:
Uptodate临床顾问:《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非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设备辅助治疗和毁损治疗》
文稿:方翊灵龙浩
编辑:邓婕
初审:王海林
复审:黄曦欣
终审:吴俭
南医青医协
南医青医协是由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青年医师协会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