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你,帕金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帕金森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帕金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引起帕金森的因素有哪些?
1、受到感染
帕金森是老年常见的后遗症,常常继发于甲型脑炎后。甲型脑炎治愈后会有多年潜伏期,然后慢慢出现严重且持续性的帕金森综合症。
2、中毒
最常见的是一氧化碳中毒,大部分帕金森患者伴有中毒的急性病史,然后慢慢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症状,其中包括轻度的震颤和全身强直。
3、脑动脉硬化
出现脑动脉硬化时会使得脑干和基底节发生腔隙性脑梗塞,这样会影响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此类患者会出现腱反射亢进和假性球麻痹,且常常合并明显的痴呆症。
4、药物
生活中的一些药物可引起类似于帕金森的症状,如抗精神病和抗癫痫的药物,只要停药后可能会完全消失。
帕金森的症状
静止性震颤:所有的帕金森患有中大概有70%的患者会在发病初期就出现震颤,大部分都是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出现震颤,在处于静止时出现或者比较明显,患者只要随意进行一些运动的话,震颤就会随之缓解或者消失。患者如果精神比较紧张的话震颤就会加重,睡着之后又会消失。
肌强直:如果对帕金森患者进行检查的话,就会发现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有时候会感觉到有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会向每一个方向均匀一致的特点。患者还可能会同时出现肢体震颤时,震颤还可能会在受到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医院检查时,通常都会告知医生“我的肢体发僵发硬。”其实,在疾病初期,肌强直并不容易被发现。
运动迟缓:主要是指患者的动作变慢,运动存在困难,主动的运动能力丧失。运动的幅度也会变小,特别是在进行重复运动的时候。因为受到牵连的位置是不相同的,所以,运动迟缓是可能出现几个方面的。比如面部表情的动作会变少;说话的声音调会变的低沉、吐字不太清晰。写字速度也会变慢。日常的洗澡、穿衣服等和其他工作也会变得比较笨拙,不灵活。走路的速度也会变慢,而且步伐也会变小。
姿势步态障碍:这种症状通常是在帕金森晚期才会出现的,患者经常会感觉很难控制身体的平衡,如果路面稍微比较不平的话,就有可能会跌倒。患者经常会跟医生说“我很怕自己一个人走路,别人稍一碰我就走不了路”等。其实,姿势反射可以利用后拉试验来进行检查的。检查的医生可以站在患者的身后,让患者做好后牵拉其双肩的准备。如果是正常人,在后退一步之内就可以恢复恢复正常的站立了。而帕金森患者通常是会后退三步以上,或者是要别人扶着才能站立。
帕金森如何治疗
帕金森的常见药物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是一旦渡过药物蜜月期,药物刺激性和副作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服用身体会产生抗药性,从而引发剂末现象和开关反应。长期的用药产生的副作用会使身体僵硬感加深,也会引起血压增高,血小板减少等不良现象,身体的不适感会加深,因此长期服用弊大于利。
中医对帕金森症状与体征的认识:
中医认为“肝风内动”
本病的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可以波及四肢、下颌、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
中医认为“血不养筋”
肌强直见于所有帕金森的患者,表现为锥体外系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明显。
中医认为“血不养筋,筋脉肌肉拘紧”
患者随意运动减少,包括运动困难和动作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渐衰减。
活络除颤汤
活络除颤汤,补肝肾之气为主导,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以弥补心阴不足,加强心脏对各脏腑的供血压力。以调节肢体不协调,表情呆板。以内风之善动、顽痰之善变为特点,豁痰化瘀,濡养筋脉,促进大脑的植物神经细胞得到濡养,有利于让大脑和脑血管壁得到血氧的滋养的效果,从而延缓脑血管痉挛和硬化,以调节肢体僵硬,体倦肢冷。熄风止颤、滋阴助阳加以调节肢体震颤、步态异常。通过中医分型辨证,对症施治,最终有希望消除帕金森所带来的症状和痛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