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患者男性,21岁,肌肉僵硬不适20年。三年前曾在南京**医院就诊,自诉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报告未见)。个人史:出生史正常。体育课无法完成,文化课成绩可,已大学毕业。既往无长期用药和饮酒史。其母亲自诉体健,否认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反复追问,偶有肢体用力后不能随即放松,如握拳后数秒才可松开,不影响生活。具体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请查看上期链接: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系列|06期(上):肌肉发达难道是病?问:考虑诊断和鉴别诊断,该完善什么检查?这个病历,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完善检查:二代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提示:Sanger验证结果:父母基因Sanger验证:病例分析:1.青年男性,自婴儿期发现异常,表现为肌肉僵硬不适,全身肌肉受累。2.隐匿起病,无显著加重。3.有可疑阳性家族史。4.神经系统查体可见:呈“运动员样”体格。四肢肌容积明显增大,双足背屈角度小于90度,用力或叩击后未见明显“肌球”,四肢肌力轻度活动后,肌力5级,持续20秒左右力量减弱至3级,休息1-2分钟后肌力可恢复至4级。5.实验室及辅助检查:CK轻度升高,肌肉MRI见以大腿后群肌为著的轻度脂肪浸润,肌电图见大量强直电位,短时程和长时程运动诱发试验均阳性,重复电刺激低频和高频均可见递减现象。其母亲在冰水诱发实验后可见少量肌强直电位。基因检测结果提示。6.基因检测结果提示CLCN1基因突变临床诊断:先天性肌强直(Thomsen病)鉴别诊断:1.Becker病:同为先天性肌强直,较Thomsen病更为常见,为常隐遗传,常在儿童晚期出现症状,起病隐匿,表型为慢性进行性肌无力,下肢远端明显肥大,可伴有短暂发作性肌无力。CK升高较Thomsen病明显,肌电图可合并轻度肌源性损害。与Thomsen病同为CLCN1基因突变导致。2.先天性副肌强直:为常显遗传,多于10岁前出现症状,表现为寒冷或运动诱发的间歇性肌强直,反复运动后多加重,寒冷环境中可出现弛缓性瘫痪。血CK和血钾可升高,可见肌强直电位但较其他类型肌强直性肌病少,寒冷诱发明显。3.僵人综合征:起病隐袭,常为慢性波动性,以躯轴和下肢肌肉过度收缩,伴肌痛性肌肉痉挛为特征,睡眠后僵硬可减轻或消失,可能由遗传、免疫等原因造成。患者体内可检出多种高滴度自身抗体,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静息电位呈持续性的正常动作电位,无强直电位。讨论:
先天性肌强直(Thomsen病)属于肌肉离子通道病,常显遗传,为CLCN1基因突变导致,位于7q35,编码氯通道蛋白ClC-1。多于婴儿、或儿童期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上肢远端和颜面肌短暂性、无痛性肌强直,不伴无力和肌萎缩,肌强直症状在情绪激动或寒冷时加重。反复运动后
肌强直症状减轻。成人后可出现肌力地下。有运动员体型,不伴呼吸肌、心肌、内分泌及脑的异常,偶见胸锁乳突肌及前臂肌群萎缩。无显著进展,预后良好。CK正常或轻度升高,EMG可见典型肌强直电位。病理幼儿期可见肌纤维大小不一,I型肌纤维优势。
本病例汇报中,患者本人从遗传形式、起病年龄、无痛性肌强直、运动员体型、CK水平、肌电图变化等均与Thomsen病一致,肌肉核磁检查可见以大腿后群肌为著的轻度脂肪浸润,同时肌肉活检表现为II型肌纤维优势。另外,该患者母亲无明显临床异常,经反复追问,诉偶有肢体用力后不能随即放松,如握拳后数秒才可松开,不影响生活。肌电图常温静息状态未见肌强直电位,短时程及长时程诱发电位均正常,双手仅在冰水诱发实验后见少量肌强直电位。同时该患者母亲携带相同基因突变,但并无明显临床异常主诉,反复追问诉偶有肢体用力后不能随即放松,如握拳后数秒才可松开,不影响生活,进一步丰富了Thomsen病的临床表型。本例患者给予美西律mg三次/日口服,症状减轻。美西律为非选择性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将钠通道慢失活减少肌肉细胞的强直收缩。回答较好的医生如下:
以上两位可留下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有小礼品送出~
本期作者:吴迪、袁宝玉、郭怡菁
编辑/校对/排版:周晨
觉得不错就赞一下呗~欢迎评论转发~谢谢!?...医院神经内科...如何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治白癜风广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