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LBP)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特异性下腰痛,即神经、肿瘤、结核、骨折等引起的腰背部疼痛;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关节、椎间盘、软组织、肌肉等退形性病变、异位、炎症、损伤、遗传和心理等因素引起的腰背部疼痛,临床上85%的下腰痛都属于非特异性的下腰痛。NLBP患者往往有机能障碍、运动受限、抑郁和焦虑等多种伴发症状,这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药物的使用是LBP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临床上治疗LBP的药物很多,最常见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止痛药、骨胳肌松弛药(简称:肌松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类等。美国APS/ACP指南推荐对乙酰氨基芬(扑热息痛)和NSAIDS作为LBP治疗的一线用药。阿片类也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因临床上容易滥用,并未纳入一线用药中。肌松药(具镇痛或无镇痛作用)被列为急性下腰痛的二线用药,三环抗抑郁药被列为慢性下腰痛的二线用药。用药时可以通过了解病人的病史和首次服用采用试验剂量来降低药物副作用。非药物治疗-手术、推拿、针炙等辅以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美国APS/ACP提出的LBP治疗的证据和指南推荐表(年)
1.对乙酰氨基芬与NSAIDS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是所有NSAIDS解热、镇痛、抗炎的共同作用机制,对乙酰氨基芬,是具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抗风湿作用的NSAIDS药。被APS/ACP指南推荐为治疗LBP的一线用药,用于LBP的任何阶段。它的止痛作用虽略逊于其它NSAIDS药,但它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的副作用较其它NSAIDS药要小。NSAIDS是急慢性LBP的一线用药,但这类药有较严重的胃肠道和心血管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两种NSAIDS同时使用。
2.阿片类药
强镇痛药,其机制是通过激活中枢、脊髓和外周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发挥效应。临床上常用的强阿片有吗啡、可待因、度冷丁等;弱阿片类有哌替啶、曲马多、芬太尼、美沙酮和丁丙诺啡等。由于此类药物容易滥用造成呼吸抑制(过量)和成瘾等原因,将其用于LBP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临床建议在其它镇痛药效果不佳时使用,且急性期、短期使用,首剂采用试用剂量。
3.抗抑郁药
通过抑制5-羟色氨(5-HT)或去甲肾上腺素(NA)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选择性的5-HT再摄取剂曲唑酮被证实对LBP无效,NA神经递质再摄取剂被证实有镇痛的作用,所以三环类抗抑郁药,即5-HT/NA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剂,兼具抗抑郁和镇痛作用,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对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疗效。虽然抗抑郁药不是LBP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抑郁是慢性LBP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被列为二线用药。
4.肌松药
4.1肌松药分类
肌松药涉及到多重药理学机制,在多种临床应用中使用:手术麻醉,这类药受管理机构的管制;治疗中枢性肌强直;治疗骨骼肌紧张,如紧张型头痛、腰背痛等。在美国,被用于治疗肌强直的有巴氯芬、丹曲林、替扎尼定;被用于骨骼肌紧张的有肌安宁、氯唑沙宗、环苯扎林、美他沙酮、美索巴莫和邻甲苯海拉明。作为治疗LBP的二线用药,骨骼肌松弛药被证实在短期镇痛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替扎尼定是唯一一个抗痉挛的药物被证实可有效缓解急慢性LBP的肌松药。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用到的骨骼肌松弛剂还有盐酸托哌酮、硫代秋水仙碱、氟吡丁和乙哌立松等。
4.2作用机制
骨骼肌松弛剂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巴氯芬作用于?-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受体;替扎尼定是一种ɑ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丹曲林抑制骨骼肌肌质网上的Ca离子的释放,抑制肌肉收缩;环苯扎林作用机制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类似;肌安宁代谢为眠尔通起作用;美索巴莫属于甲苯丙醇类;氯唑吵宗属于苯并噁唑酮;邻甲苯海拉明作用机制与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相似。
4.3不良反应
肌松弛药最常见的是中枢性的不良反应,嗜睡和镇静最为常见,但均较轻微。一项环苯扎林的研究表示,5mg日剂量分三次服与10mg日剂量分三次的嗜睡副作用相当。其它肌松剂是否效果相当,尚未见有研究。肌安宁代谢为眠乐通,眠乐通是一种在美国受管制的药,由于滥用和成瘾性欧洲药品机构已禁止其上市销售。丹曲林不能用于LBP的治疗是因为它有很严重的肝毒性。替扎尼定与氯唑沙宗虽对肝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微弱,且是可逆性的。
另外,肌松药与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联用治疗LBP比单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效果要好。不仅能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还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量,肌松药替扎尼定还有抑制胃泌素产生而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以及逆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类药物对胃壁糖蛋白破坏,起到胃保护的作用。
5.其它药
苯二氮卓类,镇痛作用小,易滥用和成瘾,所以不用作LBP的治疗。抗癫痫药没有证据证实对慢性LBP有效,一个随机试验发现托吡酯在镇痛方面略优于安慰剂,但仅轻微的机能改善作用。其它有试验对加巴喷丁和托吡酯对神经根痛与椎管狭窄疼痛作了研究,作用不明显。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被研究证实对LBP并无疗效。Tanezumab是第一个用于治疗疼痛的神经生长因子。此药曾在年和年两次因罕见副作用-骨坏死和与强生的Fulranummab及再生的Fasimumab有关而被禁止临床试验,所以其严重的副作用与高危因素不容忽视。
RogerChou.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ofLowBackPain.TherapyinpracticeDrugs:70(4):-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