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帕金森病的误区,你知道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我国是人口大国,至年我国帕金森病人口约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的一半。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老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起病初期往往从手颤抖开始,慢慢发展到下肢、头部乃至身体其他部位,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肌肉僵硬、起步困难、运动迟缓、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后期常伴有嗅觉功能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痴呆和吞咽困难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帕金森病人最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临床中“手抖”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但这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必备的特点。有些患者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另外“手抖”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单纯的心理紧张就会出现心慌、手抖的情况,甲亢、使用激素以及特发性震颤都会引发,所以,“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而帕金森也不一定会“手抖”。

误区二、随意调整药物剂量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仅能改善症状,但不能根治。因此,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规律治疗。许多帕金森患者由于病程较久,便会自己根据症状随意调整药物剂量,症状缓解了就减量,症状重了就加量,而这一行为在临床治疗中是不可取的。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是快速撤药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特征性反应,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肌强直和自主功能紊乱,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帕金森药物的调整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记骤减、骤停。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自行加大服用剂量,容易导致异动症等并发症出现。异动症患者会出现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比如吐舌、歪嘴皱眉、甩手跺脚、扭头摆腰甚至全身的舞蹈样动作。因此帕金森患者要科学规范地用药,每次药物调整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三、用药随意,不遵医嘱

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基于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伴随症状、药物可能的副作用等因素。帕金森病患者药物剂量需个体化,而不能自行参照其他患者情况,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患者千万不要被一些小广告误导,贸然服用偏方、保健品,既耽误了病情,又浪费金钱。帕金森病是可控的疾病,及时有效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规律用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END

文章部分来源于《中国网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美白

夏天怕晒黑?常吃7种食物,提升你的“防晒力”!

?从脂肪肝到肝癌,距离有多远?坚持做到这几点,逆转脂肪肝!

?注意丨快擦亮眼睛!红糖、牛奶、牛排……一定要查看这些食品标签,区分购买!

?养生

6种食物防三高、降血糖、还护脑!不妨多吃点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5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