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将复方中药饮片反复煎熬,去渣滤清,取汁浓缩后,以胶或蜜等收膏调制而成的半流体状内服制剂。膏滋方,顾名思义具有润泽、滋补的作用。它与人参、鹿茸之类补药只顾一面不同,膏滋方通过辨别体质,详察其阴阳虚实,同时兼顾其原有的旧疾,通过辨证,量体裁衣,打造出个性化的滋补膏方,以期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祛病的目的。所以说,膏滋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制剂。
强直性脊柱炎,严重时多以“龟背”较为常见,中医认为强制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这个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多总结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强直性脊柱炎会出现怎样的症状?
1、腰背疼痛
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都比较年轻。临床上遇到过最年轻的一个病人只有15岁,很多人会出现夜间痛,有的人伴有僵硬感,刺痛甚至撕裂痛。且疼痛的位置,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人反应是腰疼,有的人反应是背,有的人反应是游走“痛”,多发生在睡眠的时候。
2、下肢关节疼痛
有一些病人表现为下肢单关节,膝盖、甚至髋的一侧疼痛,影响正常的行走,有经验的医生在看到病人就诊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来,就很有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不少人青少年发病,没几年就出现了驼背,有些家长会考虑给孩子做手术矫正。
和所有的风湿病一样,强直性脊柱炎阴雨天都会加重,主要原因是这个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致残,如髋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等,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比较好的如生物制剂,但这块的费用相当高。但是中医认为这个疾病中医中药的效果有优势。
二、中医眼中的强直性脊柱炎
该病常见于10-30岁的人,以男性为主。也有些少部分人是40岁以后发病。由于这个病早期体征不多,病情比较隐蔽,多表现为腰部或腰骶部疼痛,伴有僵硬感,常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风湿病等其他疾病。所以年轻人应该重视自身出现的腰肌不适。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痹证”,多认为是肝肾不足,因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不利多与肝肾有关,至于部分病人关节易肿胀、僵硬或灼热红肿则又与脾虚湿热内生有关,而此三脏调理的最好时机仍是冬季。风湿科的很多疾病都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单独或联合侵犯人体,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并随人体体质阴阳之不同而出现寒化、热化或痰瘀交阻,使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肿胀、麻木。严重时可能屈伸不利,形成中医所称的“痹证”。而在冬季寒冷季节往往会加重或复发。这类疾病的治疗多需要长期根本的调治,或祛邪,或扶正,或两者兼顾。
三、中医辨证治疗效果佳
中医治疗强调望闻问切和对症治疗,从临床上来看,总的分为实证和虚证,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实证有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型。虚证又分为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瘀痹阻型。
1、湿热蕴结型
这一类病人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表现为肢体上的曲伸不利索,观察舌苔脉相,舌苔黄厚腻、脉有点快。可伴有出汗、以盗汗为主。治疗上多是清热利湿为主。
2、寒湿痹阻型
这一类病人多表现为腰背部的冷痛,睡觉的时候容易痛醒,治疗上多以清热利湿、远痹止痛。可用甘姜苓术汤加减。(出自《金匮要略》)
3、肝肾不足型
这一类的病人多表现为隐隐约约的疼痛,不厉害,但始终有绵延痛,很多还伴有腰酸腿软的症状。治疗上,可以用独活寄生汤的主方加减。(出自《金匮要略》)
4、气血亏虚型
这类的病人多表现为关节疼痛,走路发软无力,腰背酸软,伴有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的表现。治疗上可以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
5、痰瘀痹阻型
这一类病人多有腰背痛,背驼,且伴有关节畸形,下肢关节的畸形更重。治疗上,多是活血化瘀,化痰蠲痹。治疗上可选择四物二陈汤的方子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