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11例疗效观察
甘肃省平凉市浮针医学工作室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浮针疗法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是较常见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综合症候群。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症,好发于中年长期劳动者,近些年由于电脑的频繁应用,对于操作者的腕管损伤很大,发病率有所增加。
本文所观察治疗的病例均属于中年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可能与长期操作家务有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性3例(木工1例,重体力劳动者2例),女性8例(家庭主妇5例,哺乳期1例,电脑操作者1例)。年龄20--30岁1例,30--40岁3例,40--60岁6例,60岁以上2例。
1.2诊治方法
1.2.1诊断
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特异性物理方法诊断,部分通过X光片,核磁共振排除颈肩疾病,所有病例排除桡尺侧神经病变。(1)麻木11例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或麻木。(2)疼痛8例,轻度疼痛3例,中度1例,重度(入夜痛甚)1例。其余无疼痛感。(3)拇指、无名指肌力减退3例,大鱼际部位肌肉轻度萎缩1例。
物理诊断:曲腕实验阳性11例,患腕屈曲下垂60秒出现桡侧感觉异常或麻木者为阳性。又称为Phalen试验。正中神经压迫试验阳性8例,检查者用拇指压迫腕管部位,如果30秒内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麻木不适为阳性。腕部正中神经Tinel症阳性,叩击和∕或按压腕管出现放射麻木感者为阳性[]。因此,以上两种检查方法检查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物理检查。(4)所有病例排除其它周围神经病变。(5)所有病例均被误诊。诊断为颈肩综合征1例诊断为颈丛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3例诊断为肩周炎1例诊断为网球肘1例。(6)曾经住院治疗3例。接受针刀治疗4例。既往同时和∕或接受药物治疗11例。
1.2.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单一浮针疗法,原则上不结合药物或者其它疗法,治疗三次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第一个疗程一日一次,以后隔日一次或视情况而定。首诊记录即时效果。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根据符仲华[]教授《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第二章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进行治疗[]。
(一)明确诊断:
应用常规诊断手法,明确诊断疾病。切勿盲目的崇信辅助检查结果,必须细致、切实,徒手详查,要有手摸为实的概念,不可有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
(二)触诊的具体方法:医者以大拇指或者食指、中指边、无名指的指腹触摸,边采用主动或被动动作,轮流松弛和紧张触诊腕部的肌腱。详查前臂屈肌群,对于触及的肌筋膜触发点(MTrP)[]作标记和病历记录。
(三)浮针治疗方法:
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及专用进针器。
1.常规消毒进针部位:
2.进针方向:以针尖对准病痛点或MTrP点。
3.进针:采用浮针专用进针器进针,针体和皮肤呈15~20°,要求尽量避开浅表静脉血管,桡侧进针时特别应谨慎,防止过深伤及桡侧腕动脉。一般在5mm左右,使针刺在皮下结缔组织层为宜,医者松手后针身倾倒为度。
4.运针:透皮刺入达到理想深度,医者右手持针,使针体沿皮下向前推进,此过程医者感手下松软轻滑,无滞碍感,病人无酸麻胀困感和疼痛感为宜,进入皮下的针尖处无凹陷和隆起。
5.扫散:扫散是浮针治疗独具的手法。具体方法是医者右手拇指和中指夹持针座,食指和无名指分居在中指两旁,以拇指为支点,食指和拇指一前一后做杠杆运动,使针尖在皮下做扇形运动.扫散时动作要轻柔有节律,平稳,要圆中有方,方中带圆,作平面和立体扫散。
6.辅助动作:既是符仲华教授提出的再灌注活动,既是在右手扫散的同时医者左手被动活动或患者主动活动患部和MTrP的肌肉和肌筋膜。使骨骼肌交替收缩和舒张而达到再灌注的一类活动[]。具体操作方法:被动牵拉,主动牵拉、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收缩拮抗等[]。具体的动作:抗阻腕屈肌屈曲;自助握拳;或者背伸抗阻。对于中指遗留顽固麻木时,可单指勾物加强灌注力度。
7.治分上下半场:进行扫散并配合相应的再灌注治疗后,当症状缓解,则留管该处上半场治疗结束,嘱患者带管活动20分钟,主要是做曲腕动作,观察症状是否有反复及有无新的MTrP点的出现或者症状反复,必要时进行下半场治疗。
8.留管出针:治疗结束后,抽出针芯,固定针座,留置软套管5小时后取出。目的是为了维持并增强疗效。
9.起管:留管至所需时间后,拔出留置的软套管,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有必要告知患者起管时可能会有少量出血。
(四)医嘱
治疗结束后,合理安排医嘱。改变患者既往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如告诫勿过劳,勿长时间操持家务、打麻将、打毛衣、操作鼠标和打字,负重端物等等。让患者严格执行医嘱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疗效判定
2.1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麻木、疼痛完全缓解,腕功能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工作随访三个月无复发。
(2)好转:症状减轻,麻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功能改善,但遗留指端麻木感。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4)即时效果:治疗时或结束时就出现效果。(这是浮针治疗独有的特点,也是判定疗效标准)?
2.2治疗结果:
共计11例。
临床痊愈8例。治愈率72.72%。
好转2例。好转率18.18%。
未愈1例。无效0.09%。
总有效率90.90%。①
即时效果11例。即使效果出现率%。
3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年,Krmer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了该名称来命名,自此这一疾病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腕管综合征在中年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操持家务,反复劳做有关。腕尺神经浅支受压明显可使分布区域麻痛,皮肤感觉减退。深支受压则出现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力减弱或麻痹。
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甚则疼痛。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活动状态下麻木疼痛不一定明显,如果长时间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木工推刨子等会加重。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入夜整个上肢疼痛、麻木夜不能寐,影响休息。
腕管为一纤维骨性鞘管,掌侧为腕掌侧支持带即腕掌横韧带,桡侧、背侧尺侧为腕骨。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等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腕管[]。任何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因素,都可能会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而发病。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刺激,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操劳家务、务工劳作等,可使指浅肌群、腕横韧带劳损、增厚、硬化,形成MTrP,造成腕管综合征。
在治疗方法上,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但误注入正中神经可因激素晶体刺激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传统针灸和小针刀疗效尚可,但显效较慢。笔者采用单独浮针治疗,起效快捷,远期效果稳定。
腕管综合征的MTrP主要集中在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掌长肌,少数见于肱挠肌、拇长伸肌。
MTrP的存在已被证实是一种肌肉运动终板处的病变[],腕管综合征患者是受累肌群和肌筋膜处于一种长期局部痉挛状态,造成组织内损伤,这种损伤通过感受器感知病变部位的生化成分改变,进一步损伤使局部乃至受累肌群的能量危机和缺血,指浅肌群、腕横韧带劳损、增厚、硬化,形成特有的MTrP,卡压正中神经可造成腕管综合征,出现麻木、疼痛广泛化和交感现象。而浮针疗法正是通过扫散和再灌注活动。目的是为了让MTrP得到充分的血氧灌注,改善其缺血状态,有效缓解或消除疼痛。打破或灭活腕管综合征的维系因素,消除肌筋膜痉挛,增加局部血供,使原发或继发的MTrP灭活,腕管内环境发生改变,压力减小,从而解除对于正中神经的卡压,使功能恢复正常。
无论从即时效果还是长期疗效来看,浮针疗法对于腕管综合征可谓疗效快捷,安全无副作用,看起来似乎应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在不干涉机体基本功能,不改变组织结构,无任何副作用的前提下,轻巧快捷地解除对腕管内正中神经的卡压。
在浮针治疗腕管综合征时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即时效果,对于即时效果病人往往颇感惊奇,多年未愈的疾病,很短时间内就大幅度缓解,不了解浮针治疗特色的人会感到诧异和不解,甚至会怀疑。但事实确实如是,这正体现了浮针发明人符仲华教授“上工少涉”的治疗理念。诚如范启刚所言:“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捷、适应症广、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针刺方法。自年发明,经过近15年的临床应用、教学和科学研究,浮针疗法已日趋成熟,成为疼痛学临床、科研的生力军,是疼痛治疗界的奇葩。”[]
4.后记:
在整理、分析浮针治疗腕管综合症时,限于治疗案例较少,属小样本观察,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向、对照研究,缺乏对浮针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机理及实验研究,缺乏判断临床疗效的客观依据,所以结论尚不够全面客观,加之本人操作浮针时间较短,技能水平有限,似乎难以真实、客观的反映浮针疗法的临床疗效。本文所报告的病例只能代表笔者的浮针治疗水平,与浮针的发明人符仲华博士浮针技术必定有较大的差距,希望高水平的浮针人参与到浮针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及科研之中,发现规律,提高疗效。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浮针疗法成为攻克腕管综合征的燎原之火。
参考文献:
[]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符仲华.浮针发明人,再灌注手法首创者.
[]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43
[]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5
[]符仲华.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论文集[M].:
[]赵学军,傅志俭,宋文阁主译.肌肉链与扳机点[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1:---
[]田光磊,蒋协远,陈山林主译.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颈腰痛,,25(5):--
[]范启刚------评《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P1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北京那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