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本实验借助于PowerLab的多通道同时记录,通过生物电放大器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使用机械-电换能器来获得骨骼肌的收缩曲线,两者对照,分析其产生的机制和特点。实验原理:骨骼肌纤维受运动神经纤维的控制,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其兴奋延神经纤维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到相应的肌纤维,通过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纤维收缩或舒张。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细胞膜上的生物电—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随后,肌细胞产生收缩,反映在张力和长度的变化上,两者产生的机制和表现形式均不相同。实验动物:蟾蜍实验器材和药品:蛙手术器械,PowerLab8S主机,机械-电换能器,生物电放大器,桥式放大器,铁架台,肌槽,任氏液。实验步骤:1.标本制备:蟾蜍坐骨神经标本制备方法参见P18~P19的蟾蜍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标本浸在任氏液中约5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2.仪器装置及程序设置:⑴.连接仪器(图3-33)。
其中,S1和S2为刺激电极,与PowerLab的outputI相连,R1和R2为记录电极,与生物电放大器相连,R3为接地电极。图3-33.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与骨骼肌收缩实验框图⑵.参数设置:启动计算机,打开PowerLab主机电源,在桌面上单击Chart4forwindows图标,进入Chart应用程序窗口。*选择采样速度为40K/s,显示比例为:1。*在Channel1显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生物电放大器参数设置参见P38放大器参数设置。Range为5~10mV,HighPass为0.3~10Hz,LowPass为1KHz。选择50HzNotch来抑制交流干扰。*在Channel2显示区域,显示骨骼肌收缩曲线。桥式放大器参数设置参见P38放大器参数设置。Range为mV,LowPass为Hz。如果在BridgeAmplifier设置对话框左侧的信号显示窗口中看不到输入信号,可用鼠标左键单击右侧的zero按钮,系统自动调整输入信号的零位。单击BridgeAmplifier设置对话框下方的units按钮,进入UnitsConversion(单位转换)对话框。单位转换的方法参见P39信号幅度范围的设置和单位的转换。*在Channel3显示区域,显示刺激方波。在刺激参数设置对话框下方的StimulatorMarker框中选取Channel3。刺激设置方法参见P42刺激输出的设置。设置完毕后,单击菜单栏的setup,选取StimulatorPanel(刺激面板),弹出StimulatorPanel,在实验中可以方便地由刺激面板来设置刺激频率、幅度和波宽等参数。单次刺激:设置Mode为Pulse,单击Hz选项,Frequency取1Hz,PulseDuration选0.1ms。选中Setnumberofpulse选项,在Number中键入1,表示一次刺激输出1个刺激方波。OutputRange为10V,Amplitude为0,然后可在实验中逐渐增大刺激幅度。双次刺激:设置Mode为Pulse,单击Hz选项,Frequency取1Hz,PulseDuration选0.1ms。选中Setnumberofpulse选项,在Number中键入2(双刺激)。OutputRange为10V,Amplitude选择最大刺激强度。在实验中通过StimulatorPanel(刺激面板)逐渐增大Frequency(刺激频率)。连续刺激:Frequency取1Hz,PulseDuration选0.1ms。选中Setnumberofpulse选项,在Number中键入5,其余参数同上。实验中通过StimulatorPanel逐渐增大Frequency(刺激频率),使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实验中如要对标本进行刺激,应先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停止切换按钮,程序开始采样记录,然后单击刺激面板的On按钮,即可产生刺激输出,同时Channel3(3通道)显示刺激方波。⑶.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肌槽上,用棉线把腓肠肌与换能器相连。观察项目:1.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骨骼肌单收缩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单次刺激,逐渐增大StimulatorPanel中的刺激强度,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分辨刺激伪迹和复合动作电位)和腓肠肌的收缩曲线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变化,并记下波宽0.1ms时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数值。2.以最大刺激强度单次刺激标本。测量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以及腓肠肌单收缩的潜伏期、时程和幅度,测量方法参见P46实验数据的计算、分析和统计。比较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腓肠肌单收缩的潜伏期、时程的差异。3.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期复合和舒张期复合的曲线:双次刺激标本,逐渐增大StimulatorPanel中的刺激频率,使第二次刺激分别落在第一个收缩波的舒张期和收缩期。注意观察收缩产生复合的同时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有何变化?4.记录骨骼肌的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曲线:连续刺激标本,逐渐增大StimulatorPanel中的刺激频率,使骨骼肌的收缩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5.打印上述实验结果。打印方法参见实验数据的打印。注意事项:1.分离坐骨神经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绝对不允许用手或镊子夹神经。2.股骨要牢固地固定在肌槽的小孔中。3.坐骨神经要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紧密接触,但不要损伤神经。4.防止神经、肌肉标本干燥,需经常在神经和肌肉上滴加任氏液,防止标本干燥。5.长时间刺激标本可能使骨骼肌的收缩能力下降,因此每个步骤后应让肌肉休息片刻。6.把腓肠肌悬挂在换能器上的棉线应松紧适中,不要过长并和换能器平面保持垂直。7.实验的采样速度较快,为避免过度消耗硬盘和内存,不要长时间记录。8.为了精确测量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骨骼肌单收缩的时程和幅度,可用ZoomWindow来放大所需测量的区域。思考题:1.为什么骨骼肌收缩时可以发生收缩波的复合,而神经干动作电位却没有复合现象?2.如何区别动作电位和刺激伪迹?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