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小编也来凑凑热闹,史上最全帕金森病症状GIF动图,不收藏会后悔哦!
作者:程花岳妞
来源:唐都功能神经外科
帕金森病通常起病隐袭,病程进展较为缓慢,呈逐渐加重的特点。症状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症状的表现常“因人而异”,是指不同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特点的综合征(症候群),又指不同的患者出现某种症状的先后顺序不同。
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逐渐向同侧下肢和对策肢体扩展,下颌、口唇、舌和头部颤抖往往没有或最后累及。
常见临床表现:“搓丸样”动作,常将手放在大腿上处于静止位时出现或更加明显;当进行其他运动时,反而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可消失。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如系鞋带、扣纽扣等。
图1搓丸样动作↑↑↑
图2全身颤抖↑↑↑
图3头抖以及唇舌抖↑↑↑
肌肉强直:肌张力增高,肌肉紧张,肢体运动困难,活动时感到有阻力。
常见临床表现: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折刀样强直、卧床翻身困难、猿猴姿势、腰腿疼。以下详细介绍:
铅管样强直:活动患侧肢体,做被动运动时感觉患侧的手臂向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感觉像用力弯曲软铅管。
图4铅管样强直↑↑↑
齿轮样强直:患侧肢体同时伴有肢体颤抖,会出现规律性断断续续的停顿,像转齿轮的感觉。
图5齿轮样强直↑↑↑
猿猴姿势:四肢、躯干和颈部的肌肉僵硬,表现为头向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均稍微弯曲。手脚的姿势也很特殊,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形成很特殊的“猿猴姿势”。
图6:猿猴姿势↑↑↑
卧床翻身困难
图7:卧床翻身困难↑↑↑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
常见临床表现:小写症、面具脸、迈步困难、转身停止困难、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走路不甩臂。以下详细介绍:
小写症: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越写越小。
图8:小写症↑↑↑
面具脸:运动障碍发生在面部肌肉时,表情呆板,眨眼减少,双眼凝视前方,好像戴了一副面具似的。
图9:面具脸↑↑↑
起步以及转身停止困难:在起步或转身停止时,难以迈出第一步,且运动较以前缓慢。
图10:起步困难,需要借助助行器↑↑↑
图11:转身困难,全身缓慢转身↑↑↑
走路几乎不甩臂:运动障碍发生在上肢时,活动会减少,性走路两臂摆动幅度减小。
图12:走路双臂摆幅较小↑↑↑
姿势步态异常:多发生在帕金森病的晚期,患者不能及时调整姿势或体位而出现的平衡障碍。
常见临床表现:身子前倾,重心迁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小碎步),不能及时停步,称为“慌张步态”。
图13:异常姿势↑↑↑
图14:慌张步态↑↑↑
非运动症状:精神障碍、睡眠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下详细介绍:
精神障碍:多出现在疾病的晚期,患者会出现包括抑郁、焦虑、幻觉、痴呆等症状。
睡眠紊乱:7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下睡眠障碍,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觉醒和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猛烈的动作。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顽固性便秘、性功能障碍、尿频、夜尿、尿急、体位性低血压、出汗、油脂多.
运动并发症:帕金森病晚期的常见症状,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关,包括手舞足蹈(异动症)、开关现象、剂末现象、晨僵现象。以下详细介绍:
异动症: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跳舞样运动,肢体不受控制而随意运动。
开关现象:是指帕金森病症状在突然缓解和突然加重之间转换,缓解时常有不自主运动,加重时全身僵硬、寸步难行。
剂末现象:又称疗效减退,是指每次用药有效控制症状有效时间缩短,患者服药后,药效高峰期,症状最轻,当药效快要减退时,症状逐渐加重,一直到下一次服药后,症状又减轻。
晨僵现象:是指帕金森病患者每天早晨起床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症状非常重、全身僵硬,很难活动,但一部分患者过几分钟到半小时会自行缓解,而一些患者则需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才能缓解。
除了以上症状,帕金森病人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齿不清、语言低沉等症状。
提醒:若发现身边人有以上症状或类似症状,医院神经内外科进行检查。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gongzhuping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