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于沪禅老师阐述问题多,故本文较长,为便于阅读,我按照内容划分四个部分,分三次登出。
一、马步站桩的健身原理
少林内劲一指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贝,从阙阿水祖师公开传授它以来,经历了四十载的风风雨雨,仍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但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广大爱好者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学爱好者。现在网络时代比以前要开放的多,各种资料,视频铺天盖地,但少林内劲一指禅到阙阿水祖师以前都是历代单传,不立文字,靠口传心授。如果没有入门跟随老师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偏差很大。但是细节上的误差不代表主干上也有很大的误差。
少林内劲一指禅既有整体上的共同性,也容许个体上的差异性。马步站桩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基本桩功,也是从头到尾贯穿整个功法的最重要的桩法。站好马步桩,可以说就找到了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正确路径。在这里,结合前辈们的观点、师门的传授和我自己浅显的练功经验,谈一谈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马步站桩。
为什么马步站桩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马步站桩的作用原理上先分析一下,先摘引几位前辈们的论述作个参考:
王瑞亭《少林内劲一指禅》年版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筑基功”
“马步站桩类似“体外反搏”。“体外反搏”装置是通过“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和排气而和病人心电信号同步。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气囊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连续的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贯注于上半身,并大大地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舒张收缩期的血压升高,从而促进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中的血流灌注量,并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和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肪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治疗的目的。
马步站桩功由于下蹲膝关节弯曲,膝盖不准超过脚尖,似坐式,下肢和臀部肌肉收缩,整个体重落在两条腿上,同时迫使下半身的血液通过微循系统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内脏、头部,有助于侧支循环,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现已证实,站桩功能使肢体容积增加,区域血液相应变化,皮肤温度升高,体表红外辐射增强。因此,可以说站桩功类似“体外反搏”原理。”
阙巧根阙巧生娄世英《少林内劲一指禅》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功力是通过贯穿功法始终的马步站桩练就的,所以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静力性运动占据着主导地位。
站桩功的站桩,是武术界锻炼腰腿的基础功夫。马步站桩是站桩功的一种。马步站桩以站式为主,使躯干、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势,而肌肉呈现出持续的静力性紧张状态,以致思想集中,形成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结合。这就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静力性运动。它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又能使中枢运动神经得到充分休息,全身润泽,生机旺盛。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静力性运动,促进了静脉血回流而蓄积潜能。在日常的一些动作中,人体的大部分肌肉的活动量很小,这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部分是关闭的。由于血液重力作用,在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血比较难于回流。但是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静脉壁被扩展以后,肌肉的活动量很大,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几乎全部放开,平滑肌紧张度的增强推动静脉血回流。当机体运动时,促使骨骼肌的收缩,挤压其中的静脉血向上流动;但是通过瓣膜(静脉血管中阻止血液倒流的半月形膜)之后却不能倒流,只能依靠末梢血管中的血液加以填充。这种生理上所固有的机制,被称为“肌肉唧筒作用”。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马步站桩的屈膝姿势,扩大了下肢骨骼肌的收缩度;同时,由于练功人把身体的重心放在涌泉穴上,促使足心毛细血管的舒张、充血以及代谢活动,减轻下肢静脉血管的充实度;从而使下肢毛细血管不过度兴奋,下肢以及腹腔静脉血回流心脏加快,增强了循环系统的功能。由于脏腑兴奋度的加强,循环系统的运转的加快,使身体发热出汗,唾液分泌增多,血管容积增大,细胞电泳增高,所以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同时,横膈肌升降幅度加大,引起腹肌收缩,刺激肠壁,胃肠蠕动增加,功能得以增强,食欲得以提高;肠内产气杆菌的繁殖旺盛,使容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比较多,不断地从肛门排出体外。因此,练功人食欲渐增,大便通畅,头脑清楚,精力旺盛。在静力性站桩状态所出现的肌肉收缩时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电,例如麻感、电感是由内气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这是门内的前辈们对马步桩从医学和传统经络角度的一些探讨,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具体到“内气”这种东西到底怎样产生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三十多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直接的结论出来,只能从内气的产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生物物理现象,以及对内气成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待续)
扫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