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常见表现。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在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因此,各指南中将其列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然而在我国,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使用并不理想,面对各种因素,很多医师用药时显得顾虑重重甚至手足无措。为此,《门诊》杂志医院徐标教授结合其临床经验,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讲述β受体阻滞剂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尤其是心梗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医师专访INTERVIEW
﹀
﹀
﹀
《门诊》
Gottlieb等对,例心肌梗死后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在高龄老人、黑人、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血肌酐增高和糖尿病等亚组中,出院后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均比未接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降低约40%。由此可见,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总死亡率,请问,β受体阻滞剂在心梗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具体机制是怎样的?
徐标教授
稳定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疾病的最常见表现。它的病理机制是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的固定狭窄,当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对血液的需求超过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供血以后,此时心肌缺血产生,而由此带来的后果包括:1.心绞痛,由于无氧代谢增加,乳酸、氢离子等释放,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心绞痛;2.恶性心律失常: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电活动的不稳定,由此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来说,稳定是相对的,很大一部分病人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成不稳定,与急性期的ACS相比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但也是存在的。
《门诊》
发表自中国循环杂志上《中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治疗现状》一文中提到,主要的抗心绞痛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为61.1%。作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石药物,有近40%的患者没有使用。我们应如何解决“该用不用”的情况?请结合临床经验,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谈一下您的心得体会。
徐标教授
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我国β受体阻滞剂使用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首先临床医师更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