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od技术简论

                    

作者:邹凯(医院)

编辑:雨辰

核心思想:通过确切的感觉刺激可以诱发特定的运动反应

  概述  神经生理学治疗原理

1、人的各种基本运动模式是在原始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人体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原始反射被反复修正,通过大脑皮层获得高级控制,产生了运动的记忆。

A·肌张力的正常化(调整肌张力是改善运动功能的前提)

B·治疗方案与功能发育水平相适应

C·易化运动功能要与目的性活动相结合

D·反复强化肌肉反应

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

一、发育顺序

活动性控制(1、2、3)稳定性控制(4、5、7、10、13)在稳定的基础动(6、8、11、14)技能活动(9、12、15)

二、交互抑制

A·具有保护作用的出生后早期的运动模式(水平I),即主动肌收缩时拮抗肌舒张B·以脊髓和脊髓上位中枢控制为主的反射(屈曲逃避反射和翻身动作)

三、同时收缩

A·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是一种提高关节稳定性的紧张性模式(水平II)B·同时收缩具有维持姿势和维持持物状态的作用

四、粗大运动

A·是在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水平III)B·远端被固定,近端肌群出现活动

五、精细运动

A·是更高水平的运动控制(水平IV),趋向于技能能力方面B·远端部分自由活动时近端必须稳定

六、运动控制的临床应用

①屈曲逃避反射(仰卧位屈肌回缩)A·是以第十胸椎为中心的全身屈曲模式

B·由于颈部的屈曲和上下肢屈曲并交叉,形成了对身体前面的保护,所以被认为是一种防御性姿势

②翻身(向侧卧位)A·翻身时身体同侧的上下肢屈曲(四肢活动性模式)可以易化躯干侧面肌群的活动

B·仰卧位紧张性屈曲模式亢进者容易完成此模式

③腹支撑A·颈,双肩,躯干,双下肢都必须伸展,既是可动性模式,也是稳定性模式(它是站立时伸肌群稳定的过渡阶段)B·颈部的迷路性调整反射

C·若具有保持这种姿势的能力,则说明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等原始反射被抑制

④颈部肌肉同时收缩(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模式)A·先于躯干和四肢的同时收缩B·抬头时,为抗重力,颈部的屈肌群、伸肌群必须具备良好的同时收缩的功能

C·此模式可诱发紧张性迷路调整反射

⑤肘支撑俯卧A·可使躯干上部得到充分牵张,有效的加强肩胛带和肩肱关节的稳定性B·开阔视野,获得左右活动的机会

C·用来抑制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⑥膝手卧位(颈和两肩稳定之后)A·躯干下部和双下肢同时收缩模式(静止模式)B·躯干受重力的影响致使第十胸椎以下脊柱下沉,其结果躯干、肩胛带和骨盆均受到充分牵张,促进躯干屈肌和伸肌的同时收缩

C·在此基础上,练习身体重心前后、左右和对角线的运动

常被用作平衡反应诱发训练⑦立位保持A·重现平衡反应的训练,致使站立更具有实际价值B·必须具有皮脂水平支配下的调整反应和平衡反应的支持

C·前提:躯干上部具有良好的协调功能,双下肢可以均等负重以及身体的重心转移

⑧步行:协调性、稳定性和可动性治疗技术

一、经皮易化技术

A·皮肤感受器将刺激的能量转变成一连串的神经冲动,某传入纤维由后根的外侧部(细纤维部分)进入脊髓,然后在后角胶状质区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在中央管前交叉到对侧,分别经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上行抵达丘脑。B·皮肤触觉中的辨别觉(触觉的定位、两点分辨、空间感觉等)和深感觉的通路一致。C·丘脑和中枢神经的其他结构有广泛联系,其中丘脑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它决定着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和觉醒状态

D·Rood利用冰、毛刷等对感受器进行刺激,使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上述的通路到达各级神经中枢,发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射性活动,神经冲动最后达到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在那里对刺激进行最精细的分析

说明:

1.轻刷(轻抚摸手法)A·会使交互神经支配发挥作而出现屈曲反应B·驼毛刷子、棉棒和手指C·刺激的频度为1秒钟2次,每组反复10次,每组间隔30秒,每次治疗3~5组。

D·例如:在脐部和第10胸椎感觉区,从正中线向外做数次轻刷手法,可以易化

E·身体一侧屈曲模式

F·对手指或足趾间隙背侧做轻刷手法,可以诱发四肢回缩动作模式2.快刷A·Rood于年介绍了一种用电动式刷子对C纤维进行刺激的方法。可维持30分钟,优于其他手法。B·关键:是对被易化肌肉的同髓节水平的皮肤感觉区进行快刷手法。C·刺激量为每次持续3~5秒,间隔30秒。D·例如:对脊髓骨两侧施快刷手法,可以易化背侧深部肌群的紧张性。E·第1和第2腰神经的皮肤感觉区与脊髓的交感神经相连,在此区域做手法可促使排尿。

F·刺激第2~4骶神经,可以改善尿失禁患者的贮尿功能

3.冰冻(强烈的温度易化效果)作用:①对于肌张力低下、处于迟缓状态的患者用冰冻和快速冰冻刺激以易化肌张力②作为一种侵害感受性刺激,对C纤维(包括后跟中传导痛觉的传入纤维和植物神经节后纤维)具有非特异的效果③对交感神经系统构成有效的刺激,影响甲状腺素和副肾素的分泌

注:使用此法注意选择对象和部位。除口腔黏膜外,三叉神经分布区、颈部以上、耳廓、身体正中线等部位均不得使用。

二、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

是指通过刺激存在于肌梭、肌腱或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达到促进肌肉收缩,促进关节稳定的治疗技术

1.关节重压缩

A为刺激关节周围肌的同时收缩,治疗师沿骨的长轴方向对关节进行重压迫。

B如肘支撑俯卧位、膝手卧位、坐位、立位等。

C实施时可以通过治疗师徒手操作,也可以用砂带、重锤等器械进行。

2.伸张

A是使身体特定肌群的本体感受器激活的一种生理刺激

B利用交互神经支配的原理进行快速伸张

C常用于屈肌或内收肌肌群

3.固有肌伸张A为了促进肩肱关节的稳定性,应用固有肌的伸张法B如:患者的肘支撑俯卧位,同时施加抵抗以增强肩的稳定性4.伸张性压迫A伸张性压迫具有对外感受器的肌梭,以及腱器官的传入纤维的双重刺激作用B刺激的方法是:治疗师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束状,置于被治疗肌的表面上。拇指用力向下方按压,同时做与其它手指分离的动作,使手指下的皮肤变形,皮下的及纤维被充分伸张。

注:这种刺激不得超过3分钟。由于部分患者有不适感,可以在皮肤表面涂抹润滑剂

5.叩打A用指尖对肌腹进行轻轻的叩打。B通过3~5次叩打,使被叩打肌肉得到易化。C用于患者随意肌收缩开始之前和完成收缩的过程中,可使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加6.振动刺激A振动是快速接触刺激的连续。振动刺激可以解除皮肤过敏,抑制伸张反射,使肌群整体的紧张程度发生变化。B刺激一般作用于肌腹,起到促进该肌肉收缩和抑制拮抗肌的作用。这种反应也被称为紧张性振动反射。振动频率越高,效果更大。注:振动器与皮肤接触不得过度用力,以免影响振动效果刺激时间以不产生热和摩擦感的状态下,停留1—2分钟为宜患者应取适当的姿势,对屈肌群振动取俯卧位,对伸肌群振动取仰卧位,可以增加反应强度室温对疗效的影响。冷的环境使肌肉紧张,紧张性振动刺激强度最大。热的环境使皮肤感受器阈值低下,对皮肤进行振动刺激效果最好患者年龄小于3岁,大于65岁不宜使用,儿童不得在骨关节附近使用伴有锥体外系或小脑障碍的患者,会因振动而使震颤、痉挛和不协调运动加重。因此,使用振动刺激应在评价后进行。三、特殊抑制技术1.中性温度疗法:A30~35?C被称为中性温度,他通过对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对体温调节中枢施以影响,从而使痉挛、强直的症状得以缓解。B该疗法对小儿多动症也有一定的效果。C患者取舒适的姿势,用棉被包裹,维持5—10分钟,患者获得一种稳定的感觉,使肌肉张力降低2.缓慢摇摆:A放松摇摆是经常使用的抑制手法之一。对颈椎以轻轻的压迫和头部缓慢地、有节律的旋转运动。B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右手掌置于后头部,左手置于患者的头顶部,将颈部轻度屈曲,使头部呈画圈样的缓慢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对颈椎关节施加轻度的压迫C对上、下肢进行治疗时,可以在肩胛带和骨盆带应用该手法3.缓慢轻擦:A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师在其背部脊柱两侧,用指尖施加压力,促使神经末梢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兴奋。B手法从后头部开始到尾骨,缓慢、连续地进行,治疗师两手交替地进行,即一只手到达脊柱底部,另一只手从头部开始施以手法,连续进行3分钟。4.缓慢旋转:患者取侧卧位,偏瘫患者先取健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治疗师一手置于肩胛骨,另一手置于骨盆,然后施手法,使患者躯干出现旋转;再取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两侧交替进行5.腱压迫:对肌肉附着部的腱施加横向压迫,可以获得抑制效果      招募

感谢您的参与我们的雨辰康复公益爱好组织,同时也期待您能成为我们组织内的一员,添加JcakHuang或qwyi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