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药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别名

麻杏甘石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返回]4处方

麻黄9g、杏仁(去皮尖)9g、甘草6g、石膏(打碎包裹)18g[3]

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8g[4]

[返回]5功能主治

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4]现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

[返回]6用法用量

上四味,用水1.4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

[返回]7方解

本方主治之证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邪壅肺,肺失宣降。治当清泄肺热,宣降肺气为主。[1]

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喜饮,脉滑而数。此为风邪化热之象,急当清泄肺热,宣肺散邪,则身热喘急诸症自除。方中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辅相成,既有宣肺,又能泄热,共为君药。石膏倍用于麻黄,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且石膏配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合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咳,更能调和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综观全方,药仅4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具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3]

[返回]8运用

1.本方是治疗感受风邪化热后,邪热壅遏在肺脏,影响了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耗伤了津液,造成患者出现发热(往往是高热)、咳嗽气急、口渴欲饮等症的一首常用方剂。当患者先有感冒,继而出现了明显的发热、体温升高、咳嗽气粗似喘、口渴欲饮、脉数等症状时,即可使用本方治疗。另外,小儿麻疹出现了高热、烦躁、呼吸气粗似喘、脉数时,亦可用本方进行治疗。[1]

2.加减法:若肺中热甚,应加重生石膏的剂量,使生石膏与麻黄之比为(3~5):1(原方为2:1),并可酌加桑白皮、黄芩等清泄肺热之品。表证明显,发热恶寒无汗,可加薄荷、桑叶、葛根等以加强辛散解表之力。咳痰黄稠,胸闷胸痛者,可加瓜蒌壳、浙贝母、胆南星、黄芩等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1]

3.使用注意[4]

1)由于生石膏药性寒凉,容易损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应限制其剂量。同时应避免空腹服用。

2)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返回]9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邪热壅肺,外邪未解者。

9.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至,流感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3型,但以甲、乙两型危害最大,发病常常突然而迅速传播,患者呈群集性。流感病毒经飞沫侵入呼吸道与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后,病毒膜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融合,进而病毒复制与繁殖,轻者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从而出现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病情严重者病毒可经淋巴及血液循环侵入其他器官,重者见出血坏死性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呼吸道黏膜早期有单核细胞浸润及水肿、纤毛脱落,晚期则有广泛上皮细胞坏死及出血性渗出物;肺间质也有水肿及细胞浸润,肺泡内可有透明膜形成,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基底层细胞也受损害。因而临床多以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急剧起病,继而出现干咳、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可有消化道症状。

9.2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指喉结以上,包括咽、喉、扁桃体、鼻腔、中耳等皮肤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局部炎症。70%~80%由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为多。发病时,鼻腔、咽、扁桃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9.3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啰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

9.4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大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致,也可由理化因素、过敏及免疫损伤以及药物等引发。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当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时病原体可经呼吸道侵入,也可经血流播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等,也可使病原体在下呼吸道滋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病理上分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严重者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9.5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大多由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使肺段或肺叶严重感染、充血、水肿、渗出,出现肺实变或坏死,临床上起病急,发热重,以寒战、咳嗽、血痰、胸痛为特征,严重者呼吸困难、苍白、发绀,再重者可出现休克。病理上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及消散期,X线呈肺叶或肺段急性炎性实变。

9.6麻疹合并肺炎

麻疹的病因机理见银翘散一节。合并肺炎时,大多由麻疹病毒直接感染所致,但后期常继发于细菌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临床症状重,预后较差。

9.7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变应性炎症或过敏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刺激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呼吸道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展,其主要病理改变为:①气道黏膜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②气道上皮损伤与脱落,纤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致坏死;③气道壁增厚,黏膜水肿,胶原蛋白沉着;④气道黏液腺肿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质增多,黏液滞留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⑤气道平滑肌收缩,部分出现功能性改变及缺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哮鸣音。

9.8其他

也常用于治疗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等辨证属于表邪未尽,邪热壅肺者。[4]

[返回]10药理作用

[5]

10.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麻黄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麻黄煎剂体外实验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感染的小鼠有治疗作用。臣药杏仁油对蛔虫、钩虫、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生物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生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甜素对HIV、肝炎病毒、水疱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水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作用强;同时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体外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抑杀作用。

10.2解热、镇痛作用

解热作用是麻黄石甘汤的一个主要作用,上述各种适应证的邪热壅肺、外邪未解者无不发生高热。君药麻黄具有发汗作用,促进汗液分泌,从而增加散热过程,其挥发油乳剂对人工发热的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萜松醇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温作用,麻黄碱通过激动α2受体而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臣药石膏含CaSO4·2H2O、黏土、沙粒有机质、硫化物、松萝酸和铜、铁、锌等10余种微量元素,为中医治疗气分大热之要药,石膏通过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而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近年多项研究表明石膏对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其解热机理目前众说不一,有人认为石膏解热作用与所含钙密切相关,而另一观点则认为石膏解热作用与其所含硫酸钙以外的成分有关。同时有人认为石膏能解除口渴,给高渗盐水导致细胞内脱水所致口渴的大鼠给予石膏能明显减少大鼠饮水量,这进一步提示发热时水分蒸发,体液高渗,散热功能受阻,石膏可能调节体内高渗状态而发挥退热作用。杏仁中的苦杏宁球蛋白、宁白蛋白、苦杏仁苷均有镇痛作用。甘草的退热作用主要是因其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发挥强力退热作用;同时甘草中的FM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10.3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君药麻黄所含麻黄碱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强每分钟呼吸量,同时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麻黄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麻黄还能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麻黄还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而间接发挥肾上腺素作用,同时阻止过敏介质释放而具有平喘作用;麻黄挥发油对豚鼠组胺气雾致喘法、小鼠酚红排泌法进行实验表明其不仅能平喘,而且还具有祛痰作用。杏仁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现镇静呼吸中枢作用,从而有镇咳平喘作用,同时杏仁还可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使病变得到改善,从而可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甘草浸膏及甘草合剂口服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同时甘草还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呈镇咳祛痰作用。石膏虽无祛痰镇咳作用,但能解除体液高渗而引起的口渴,这说明其具有体内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当壮热时,必然丢失体液中的水分,体液高渗,呼吸道分泌物必然黏稠,难以咳出,通过石膏对体液的调节,从而使痰液不再黏稠,更容易咳出。

10.4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麻黄提取物麻黄碱、伪麻黄碱、二甲基苯基噻唑啉酮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而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麻黄还能抑制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麻杏石甘汤对致敏大鼠能保护其肥大细胞免受抗原攻击,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释放,因而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对抗致炎物质。臣药杏仁中的宁球蛋白有抗炎消肿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有消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其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还在于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抑制敏感细胞释放化学介质,抑制PGE2作用及减少内源PGE2的产生。甘草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渗出、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过敏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石膏注射液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肿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所含大量的钙也有抗过敏作用。

10.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麻黄水提物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臣药石膏能增强动物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促进巨噬细胞成熟,提高巨噬细胞成活率;在治疗烧伤时能提高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和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同时使血浆、脾组织及巨噬细胞中cAMP/cGMP比值出现变化;同时石膏中含大量Ca2+,Ca2+本身就有抗过敏作用,并参与体内许多酶的调节,促进免疫功能的提高。杏仁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脾脏NK细胞活性,同时对肝脏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药甘草及其成分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复杂,甘草多糖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及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次酸可升高T淋巴细胞比率;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抗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同时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10.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君药麻黄所含麻黄碱能直接或间接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国产麻黄苯丙酮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但麻黄碱对肺血管则起收缩作用,从而消除支气管黏膜充血;奥苷麻黄可降低血黏滞度和血浆黏度,提高BRC电泳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臣药石膏中含有大量的Ca2+,Ca2+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在肌肉收缩的兴奋-收缩偶联因子、激动和神经递质刺激-分泌偶联因子、体温中枢调定点的主要控制介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同时Ca2+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药甘草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能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而且可显著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甘草中的黄酮组分对胶原蛋白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强度比阿司匹林强17.7倍。

[返回]11歌诀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1]

[返回]12摘录

《伤寒论》

[返回]13参考资料

^[1]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

^[2]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25.

^[3]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23.

^[4]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

^[5]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23-25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zz/84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