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震掉”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锥体外系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要特征。 西医对本病未发现任何确切原因的称为“原发性震颤麻痹”,对有确切原因的则称为“继发性震颤麻痹”或“震颇麻痹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原发性震颤麻痹好发于50~60岁,男多于女,少数人有家族史。继发性震颤麻痹多见于脑炎、动脉硬化、颅脑损伤、基底节肿瘤、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或基底节钙化、慢性肝脑变性及一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中毒等。 中医学很早就对本病有所认识,明·王肯堂《外科证治准绳》中说:“颤,摇也;振,动也了。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壮年少见,中年始有之,老年尤多”。其基本病机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脾湿痰浊阻滞脉络,经筋失养,虚风内动而致。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肾、脾,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隐匿缓慢,多数病人在2年之后方能明确诊断,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三大主症。 震颤多自一侧上肢手部开始,呈“搓丸样”,情绪激动时加重,肢体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肌强直可见全身肌肉紧张度增高,被动运动时呈“铅管样强直”,若同时有震颤则有“齿轮样强直”;面肌强直使表情和眨眼减少,出现“面具脸”;若舌肌、咽喉肌强直.可表现说话缓慢、吐字含糊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运动徐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始动困难,动作缓慢和活动减少;一旦起步可表现为“慌张步态”;病人因失去联合动作,行走时双手无前后摆动;坐时不易起立,卧时不易翻身;书写时可出现“写字过小症”。 部分病人有其他植物神经症状,如怕热,大量出汗,皮脂溢出,排尿不畅,顽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部分病人还有精神症状,如失眠,情绪抑郁,反应迟钝,智力衰退及痴呆等。 1.肝肾亏虚筋脉拘紧,肌肉强直,动作笨拙,头及四肢震颤(静止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剧,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头晕目眩,耳鸣,失眠或多梦,腰酸肢软,肢体麻木,舌体瘦、质暗红,脉细弦。 2.气血不足筋脉拘紧,肌肉强直,运动减少,肢体震颤,四肢乏力,精神倦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质暗淡、苔白,脉细无力。 3.痰浊动风筋脉拘紧,肌肉强直,动作困难(震颤时重时轻,常可自我控制),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头晕目眩,舌胖大、质淡、有齿痕、苔腻,脉弦滑。 1.基本治疗 治则: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化痰通络、熄风止痉,针灸井用,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用补法,痰浊动风则平补平泻。 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方义:本病病位在脑,病脏主要在肝。百会、四神聪均位于巅顶部,通过督脉内入络脑,乃局部取穴以醒脑、宁神、定惊;风池祛风、宁神定痉;合谷属手阳明,可通经络、行气血;太冲乃肝经原穴,可平肝熄风,与合谷相配属“开四关”法,可通行气血、调和阴阳;肝藏血、主筋,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养血柔筋、疏筋通络。诸穴合用,共奏柔肝熄风、宁神定颤之效。 加减: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三阴交补益肝肾;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痰浊动风加丰隆、中脘、阴陵泉化痰通络;震颤甚者加大椎,僵直甚者加大包、期门以除颤止僵。 操作:各腧穴均常规针刺;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震颤甚者大椎深刺,使病人产生触电感并向四肢放射为度,有此感觉则迅速出针,不提插、不捻转、不留针,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再加拔大玻璃火罐,使之出血少许,每周施术l次;僵直甚者大包、期门加灸,每穴灸10分钟;百会、大椎二穴若用灸法,应重灸20分钟以上,使病人感到艾灸热力达到颅内和穴位深层。 2.其他疗法 ⑴电针:头部穴位针刺后选2~3对加用电针,用疏密波强刺激20~30分钟。 ⑵耳针:取皮质下、缘中、神门、枕、颈、肘、腕、指、膝。每次选2~4穴。以毫针中度刺激;或加用电针;也可用耳穴压丸法。 ⑶头针:取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项旁2线。动留针30分钟左右。 ⑷穴位注射:取大柱、大椎、曲池、手三里、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等。每次选用2~3穴,用芍药甘草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也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0.25%普鲁卡因注射液(使用前先作皮试),每穴注入药液0.5~2ml。 赵某,男,55岁。肢体颤抖、运动迟缓2年余。长期口服“安坦”、“左旋多巴”等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CT检查:颅脑无异常,曾行“颅脑组织移植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查:四肢麻木乏力,不自主颤抖,四肢张力增强,呈铅管样变,双手指精细动作差,协调性差,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跟腱反射亢进;运动迟缓,行走呈前冲步态,面容呆滞,呈面具脸,反应迟钝,说话缓慢,声音小,纳差,痰多,心情抑郁,舌质暗红夹青、苔薄白腻,脉细弦。中医诊断:颤证。按照Webten’s评分法评为19分,系中度帕金森综合征。取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复溜、肝俞、足三里、气海、关元;头针取枕顶线、额顶线、运动区、舞蹈震颤区;舌针取心、肝、脾、肾、上肢、下肢、聚泉。每日针治1次,10次为1疗程。经治7个疗程,按Webten’s评分法评为15分,好转出院(郑翎,等.针刺治疗震颤麻痹5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79) 《透刺疗法》:震颤麻痹,取神道透腰阳关,大椎透至阳,内关透外关,足三里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太冲透涌泉。 1.本病属疑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药不能阻止病情进展,需要终身服药,药物副作用非常明显。针灸治疗本病可取得一定疗效,病程短者疗效较好,对僵直症状的改善比对震颤症状的改善明显。 2.除常规治疗外,应鼓励患者量力活动,并可配合体疗、理疗。晚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和生活照顾,加强营养,防止并发症,延缓全身衰竭的发生。 3.原发性震颤麻痹引起脑组织变性的原因尚不清楚,故预防比较困难。一般说来应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优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起居有节,饮食清淡,劳逸适度,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此外,注意环境保护,避免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侵害以及抗忧郁剂、利血平等药物的使用都是必要的。
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