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rakmuscukartorricok-kis)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畸形,以头向患侧偏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有学者报道我国婴幼儿的发病率为1.3%[1]。本病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若早期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畸形将逐渐加重,严重者导致脊柱侧弯等发育畸形,将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笔者自年8月~年11月采用中医手法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门诊病例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最小12天,最大天,平均年龄.±78.天,小于6个月18例,其中1个月以内(≤30天)2例,1~2个月(≤60天)3例,2~3个月(90天)2例,3~6个月(天)11例,大于6个月4例。1.2诊断依据参照《实用小儿外科学》[2]。①早期胸锁乳突肌处有肿块,有臀位产史,颈部肿物于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②质硬,可活动,边界清楚,无红肿热痛。③以后呈束状挛缩。④晚期有头面部畸型。⑤X线片:颈椎未见骨骼改变。2治疗2.1按摩方法2.1.1患儿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儿枕部,一手上下左右缓缓抹颈项约5~10次。2.1.2按揉双侧斜方肌及上肢带肌2分钟,拿肩井3~5次。2.1.3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2分钟。2.1.4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5~7次,重点在肿块或挛缩处。2.1.5医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3~7次。同时轻轻按摩包块。2.1.6患儿家属固定患儿双肩,医生两手小鱼际托患儿双侧乳突部,健侧手向下轻推,患侧手向上托扶,使头摆正,缓慢用力拔伸,保持约15~20秒,重复5~7次。2.1.7重复③、②、①。2.2功能训练2.2.1扶助患儿作健侧侧屈颈项5~7次,向患侧旋转颈项5~7次。2.2.2保持头部正中位,小于6个月的患儿轻轻作被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头颈,大于6个月的患儿鼓励其作低头、仰头、转头动作,各5~7次。2.2.3左右侧屈颈项各7~10次。2.2.4大于3个月的患儿被动活动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各5~7次)。2.3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向家属询问患儿身体有无其它不适,检查其皮肤有无破损等。②治疗中观察患儿一般情况,注意及时调整治疗时间及次数。③手法要轻柔和缓,运动幅度应由小逐步增大,避免有节奏的快速运动。④患儿哭闹及不配合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⑤治疗后嘱家属于患儿睡眠时固定头颈部姿势呈良肢位。2.4疗程每天治疗1次,每次20~30min,1周5次,1个月为1个疗程,经1~3个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治愈:斜颈畸型纠正,颈部活动正常。好转:斜颈有所改善,颜面仍不对称。3.2胸锁乳突肌挛缩程度测评治疗前后,对患儿颈部胸锁乳突肌长度进行测量。挛缩长度=健侧长度-患侧长度。评估由医生和治疗师在治疗前和治疗1月、2月、3月后进行。3.3统计方法将观察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3.4治疗结果22例患儿经过3个疗程康复治疗后,结果见表1、表2。治疗前健侧和患侧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1月、2月、3月健侧和患侧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治疗前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治疗后1月、2月、3月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疗程间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用Logkinear检验进行对数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一定的情况下,疗程与疗效成正效应(P0.05),疗程、年龄与疗效的交互作用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经Ridit检验,1岁内婴儿不同月龄在同一疗程中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但临床观察90天以内婴儿疗效最好,所需疗程最短,恢复快,提示年龄越小,胸锁乳突肌挛缩越易解除,疗效越明显,所需疗程越短。各月龄间疗效对比及分层对数线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组病例例数较少有关。4讨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属中医学“筋缩”范畴,民间又称之为“歪脖”。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颈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筋脉痹阻。现代医学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多数学者否定了产伤血肿学说,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为多种因素所致,肌肉的血循环障碍为直接的发病原因,但不能排除先天性致病因素[4]。一侧胸锁乳突肌缺血,出现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机化,坏死的肌肉纤维被纤维组织代替,使肌肉挛缩。该病一般很少自然恢复,一经发现应及早治疗,松解牵拉肌肉,解除挛缩,而且愈早愈好。病期较久,变性成为纤维索的胸锁乳突肌不能随颈的发育而伸长,导致面部不对称畸形,患侧脸面、眼睛可较健侧为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会逐渐加重,骨骼也易畸形。运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有着悠久的历史,抹法、按揉、推揉、捏拿等手法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加速病变产物的吸收,松解粘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拔伸法理筋整复,牵拉、牵引挛缩的肌肉,使其充分拉长、伸展,解除挛缩,整复关节。深入而持续较长时间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锻炼的进行[5]。颈肩部的功能训练可以降低牵张阻力,引导患儿作正确的颈部运动,提高活动能力,配合推拿按摩从而达到防治畸形,恢复功能的目的。从本组治疗结果来看,出生后三个月以内的患儿治疗效果最佳,所需疗程最短,胸锁乳突肌挛缩最易解除,有利于患儿颈部肌肉和关节的功能训练,证实了及早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治疗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