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空看病帕金森遇上5G,疫情期间也

仲景实业白斑擦剂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599.html

◎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

4月11日,在央视频的直播模式下,医院(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现场接诊了一位远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帕金森患者,这位患者6年前做了脑起搏器手术,行动迟缓费力的症状明显好转,现在需要进行电信号的微调。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会评估状况,有些患者电信号的刺激参数可能需要微调。”凌至培解释,这位患者脑起搏器的刺激参数要从2.7伏往上上调0.05伏。

在云诊疗现场,凌至培在电脑上直接操作了变量调节,点好确定之后,调节的指令信号就通过5G传输出去,抵达患者手上的程控仪上,然后传输到体内,使患者脑中电极的刺激参数完成上调,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

“没有5G,医院,疫情期间将无法进行。”凌至培说,尽管帕金森症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但针对它的治疗手段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有了新的干预方法。疫情期间,5G+模式使得对帕金森患者的全程管理和照护不曾间断。

凌至培介绍,远程诊疗现在已经摸索和使用地比较成熟了,疫情期间从周一到周五都开设了对于帕金森以及其他患者的免费义诊。

不是所有帕金森都用同一种疗法

今天是第24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很多人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仍旧停留在肢体、头部等的不自觉抖动。事实上,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还包括嗅觉退化、便秘、失眠等症状。

“在我们的日常门诊中,还存在很多混淆的情况。”凌至培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按照运动专业协会规定的标准,将手抖、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统称为帕金森综合征,但实际上学术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的发病机理,意味着对症的治疗是不同的。

央视频视频截图

事实上,帕金森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还有遗传变性帕金森综合征。

“不同的类型,它的发生发展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以及可能有些需要手术、手术的效果也不一样的。”凌至培说,分类之后便于在专业的诊疗上归类,也便于对诊疗方法进行指导治疗。

所以帕金森病是特指的,而帕金森综合征是一个大类。一般不是特别专科医生都可能给出帕金森症的诊断,不做区分。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讲,涉及到手术效果的问题,就会分类。例如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我们是不建议手术的,因为手术效果不好。而原发帕金森病可以手术。”凌至培说。

微创植入起搏器,需“十环打靶”

微创植入脑起搏器的技术能够起到堪称神奇的效果,植入之后患者很快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年,凌至培与他的导师汪业汉将脑起搏器从法国引入回国,完成了国内第一例脑起搏器植入技术。

“植入脑起搏器有几个要求,一个要选择好适合适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帕特森综合症都能治疗,特发性震颤、难治性癫痫等也可以植入脑起搏器,但位点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靶标’。”凌至培说,“第二是外科手术要精准定位,植入脑部起搏器就像打靶,必须打到‘十环’。我打和你打环数可能不太一样。此外,术后还要做好管理,包括全程控制,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作为植入脑起搏器的权威专家,凌至培经常接到邀请实施手术。但对于那些千里之外的请求,他也无能为力,外科手术是电话指导、技术传授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就想能不能通过新的互联网技术开展手术,在4G或者宽带的情况下,我们也一直在讨论,但是还是感觉很受限,无法满足随时随地手术的需要。”凌至培说,在5G实现之前,他的团队就在尝试远程手术,当了解到有团队进行了远程肝脏手术之后,他们就积极与相关单位寻求合作。

年3月16日,医院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通讯的脑起搏器远程外科人体手术。

凌至培说,有了5G技术,操控仪器可以让身在海南的他对身在北京的患者实施手术,理论上可以在5G信号覆盖的任何地方“隔空手术”,没有卡顿。

“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我国已经慢慢成熟,很多地方能够开展,脑起搏器也在不断升级,甚至可以无接触充电,解决寿命问题,但是由于经验储备、人员培养方面不足等问题,还存在区域上的不平衡。”凌至培说,5G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高水平的手术和治疗得以实施。

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作者提供

编辑:张爽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zl/85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