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氏病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新理念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缓慢发展的手脚僵硬、动作缓慢与肢体抖动。发展至中-晚期时出现起步困难、易跌倒、丧失平衡能力。近年来随着对疾病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促使帕金森氏病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都有新的理念。

    

一、早期诊断、尽早开展神经保护治疗

帕金森氏病早期症状往往局限于单侧上肢,出现行走时摆动减少、轻微的僵硬不灵活、轻微的静止状态震颤。非运动性症状如失眠、嗅觉减退、便秘、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等往往比肌强直、震颤等运动症状更早出现。轻微的早期运动症状如肌张力齿轮样增高、铅管样张力增高等体征再结合非运动症状可以早期诊断帕金森氏病。神经保护药物如神经节苷脂(GM1)、脑苷肌肽、司来吉兰、雷沙吉兰、辅酶Q10等使用可以延缓帕金森氏病的进展并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

      

二、应用帕金森氏病分级标准指导治疗与康复

国际通用的帕金森氏病分级标准(Hoehn-Yahr分级)可以对临床用药治疗及康复训练起到指导作用。

1级:症状仅影响一侧肢体,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神经保护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体外反搏治疗、各种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症状。骑自行车不提倡,恐发生运动意外。

2级:症状波及双侧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轻微受损,但不影响平衡功能。药物治疗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泰舒达、森福罗、罗匹尼罗,抗帕金森氏病药物初始使用要采取“滴定”用量的原则,就是从小剂量逐渐递增,在较明显改善症状后固定使用,不追求大剂量使症状完全消失;神经保护药物如司来吉兰、神经细胞营养药物等。康复训练主动+被动训练、应对肌肉僵直的放松训练、气息调整训练、各种拉伸运动、肌肉电刺激、体外反搏治疗。日常每天坚持有氧训练。作业治疗如手功能训练要尽快开始,可以改善精细动作功能的衰退。

3级:肢体运动明显减缓、行走步幅小、搓步、站立及行走平衡受损,易在转弯时跌倒。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药物治疗可选用美多巴、息宁、森福罗、泰舒达等;神经保护药物要加大用量,缩短使用间歇。康复训练要加强平衡功能训练、耐力与力量训练、降低肌肉僵直程度的放松训练、地面划横线行走训练,节律性行走改善步态。部分患者在抗帕金森药物使用后出现肌张力下降,近端肌肉力量反而减弱,行走功能比治疗前更差,此时康复训练可起到很好的恢复行走能力效果。

4级:症状更加严重,在扶持保护下在室内短距离行走,身体僵硬加重,出现直立性头晕、跌倒。往往有失眠、便秘、抑郁、精神异常等中晚期非运动性症状。药物治疗如果出现美多巴作用时间缩短可以配合恩他卡朋治疗;如果没有认知精神异常可以加用金刚烷胺。神经保护药物仍然需要频繁使用。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康复护理的作用有时比药物使用更加重要。若有吞咽困难、流涎等要进行口腔内吞咽训练、咽喉肌群电刺激。

5级:完全不能运动、卧位、轮椅状态。这个阶段维持基本药物使用,康复护理上升至重要的位置。

一般来说Hoehn-Yahr分级在1-2级属于帕金森氏病的早期,3-5级属于中-晚期。

      

三、帕金森氏病患者特殊临床问题的治疗与康复对策

(一)非运动并发症

1、精神异常:许多中-晚期帕金森氏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兴奋、躁狂症状。有些症状是疾病发展的结果,有些是抗帕金森氏病药物副作用。首先要减少或停用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其次是可以应用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抗精神异常药物。有认知能力下降者要进行认知记忆训练。

2、抑郁与焦虑:许多帕金森氏病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退缩、消极等抑郁症状,也有部分出现烦躁不安、心悸、心慌、冒汗、恐慌等焦虑症状,应当使用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但SSRI类抗抑郁药与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不可合用以免产生严重反应。

3、睡眠障碍:帕金森氏病患者失眠、白天嗜睡等睡眠障碍非常常见。适当强度的康复训练、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体外反搏治疗对改善失眠症状效果较为显著。严重睡眠障碍可考虑使用苯二氮草类药物。

4、直立性低血压:中-晚期帕金森氏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患者出现体位改变后眩晕、头晕、跌倒、晕厥。康复训练如主动及被动性运动训练有一定疗效,大肌肉群电刺激治疗、四肢压力循环治疗、弹力袜穿戴可以改善立-卧位血压压差的扩大。服用米多君、溴吡斯的明等药物也可改善症状。(二)运动并发症

1、异动症:中-晚期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较长期、较大剂量使用左旋多巴类制剂后出现不随意运动。异动症可表现为舞蹈样、投掷样、扭动样刻板性动作,累及头面部、躯干、四肢,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异动症患者首先要减少多巴制剂的用量、增加用药次数、加用金刚烷胺。异动严重者可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降低受体敏感性。

2、“开—关”现象:长期服用多巴制剂的患者会出现运动的“开—关”现象,“关”期多巴疗效突然丧失、运动不能;“开”期症状又突然改善恢复活动。每日可出现多次“开—关”交替与服用多巴制剂的时间并无关系。部分病人在“关”期出现冻结步态、迈不开步、似足底被地面吸附冻结。

对于“开—关”现象,主要是减少多巴制剂的用量,增加使用次数。大剂量使用神经节苷脂有明显疗效。

3、症状波动:又称为剂末现象,即有多巴制剂的二次服用期间疗效减退、运动症状恶化。一般多发生在服药后3-4小时之间,随着病程延长,服药后的有效时间更加缩短,如在夜间出现不能翻身、起床小便等。多巴制剂剂量不足是症状波动的主要原因,可加大剂量、伍用柯丹、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帕金森氏病出现上述运动并发症应当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运动训练、体外反搏、平衡功能训练、放松训练、大肌肉的电刺激治疗都会改善运动并发症。积极的有氧运动也有一定作用,发生运动并发症后停止活动、卧床是非常不可取的,将加重运动并发症。对于“冻结”步态,感觉训练、节拍行走训练有一定疗效。

帕金森氏病治疗与康复的主要原则一是在早期注重神经保护治疗及有氧运动,最大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二是在疾病的中期选用适当的药物,不要使用大剂量多巴制剂,避免过早出现运动并发症,多巴制剂与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具有治疗优势。各种康复措施、有氧运动要坚持;三是中—晚期患者在使用药物及神经保护剂的同时,康复措施更加重要,要积极介入。早期帕金森氏病人以家庭训练、有氧运动为主,中-晚期患者要定期进行机构专业化康复训练,对于晚期丧失运动功能者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
成都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zl/84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