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肌张力”这一词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讨论的话题当中,很多的父母在听到孩子“肌张力”有异常的时候,多少都会害怕、忐忑不安的心理。什么是“肌张力”?“肌张力”是脑瘫表现的一种吗?我们作为婴儿游泳行业的专业从事人员,必须了正确了解孩子肌张力,及时辨别肌张力问题。
什么是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肌张力异常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间歇持续收缩造成的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的症状群。据了解:我国现有“脑瘫”患者约万人,其中0至6岁的患儿约有31万,且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大约发生3万余例肌张力异常型脑瘫,位居世界前列。
肌张力异常就是脑瘫吗?
专家观点:肌张力异常可能是脑瘫
肌张力异常的情况不一定就是脑瘫,比如很多肌张力异常的情况有可能是重症肌无力、肌萎缩、肌营养不良等病情。但是反过来,脑瘫的大部分患者都会有肌张力异常的情况。比如:痉挛型脑瘫、手足徐动型脑瘫、混合型脑瘫、强直性脑瘫等,这些脑瘫类型都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是肌张力低下导致的。
专家特别指出:在脑瘫的诊断过程中,单纯的肌张力异常的情况是不能诊断为脑瘫的,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检查,当发现孩子的肌张力出现异常情况时,医院进行检查,帮助判断病情,避免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肌张力的几种分级——肌张力的测定一般按照改良的Ashworth五级法。
1级为正常的肌张力。
2级为肌张力轻度增强,腱反射亢进。
3级为肌张力中度增加,踝阵挛与膝阵挛阳性,关节被动活动有“折刀感”。
4级为肌张力明显增加,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5级为完全僵直,关节被动活动能力丧失。肌张力达3级以上者才有手术的指征。
如何判断肌张力增高或过低呢?建议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把小孩放置于仰卧位,与3个月以上的正常婴儿的姿势作对比。
肌张力正常: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的对抗肢体重量;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
肌张力低: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
肌张力高: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主动运动,减少动作显得很刻板,原始反射越强烈,姿势异常越严重。
2、对患者的肢体作被动屈伸运动:
肌张力正常:小孩肢体在做被动运动时,既可以做出抵抗,又可以作出协同。
肌张力低:小孩肢体在做被动运动时,会感到小孩沉重、无抵抗力,肢体无自我控制能力。
肌张力高:小孩肢体在做被动运动时,会感到明显的抵抗而且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
3、用手触摸患者的上下肢肌肉(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的腓肠肌、股四头肌):
肌张力正常:触摸时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
肌肉张力低: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较少有抵抗。
肌肉张力低: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主动运肌肉张力高:手感紧张,对手指的按压有比较强的抵抗。
4、抱起婴儿的手感:
肌肉张力低:抱起时会感到困难,如捞面条样的感觉,有下沉的感觉,患者容易从抱起者的手中滑落。
肌肉张力高:抱起时会有强直感和抵抗感,如抱棍棒样的感觉。
5、足背屈角测定(小儿仰卧,足呈背屈,测量足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
肌张力正常:正常在40°左右。
肌肉张力低:足背屈角减小。
肌张力高:足背屈角增大。
肌张力异常在脑瘫中的表现
肌张力增高型脑瘫: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增高型脑瘫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②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症状:①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②肌张力虽然低下,但是肌张力仍有高低变化,不活动时完全呈瘫软状态,当被动运动或受刺激时,肌张力又可以升高,出现肌紧张状态,以伸肌明显,表现下肢伸直,头背屈,躯干伸肌紧张,严重者出现角弓反张。
通过以上的内容,大家认真分析能够对“肌张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及辨别。对于宝宝来说运动的少,家长们不能及时的发现,我们专业的婴儿游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对于孩子肌张力的准确辨别,因为不管是单纯性肌张力问题还是脑瘫性肌张力问题,越早的发现对于孩子的后期治疗及康复越好。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