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宠物医学犬脊柱疾病的神经学检查

近几年来,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多和人们对宠物疾病重视程度的增加,一些种类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呈现于兽医的临床诊治范围内了,以椎间盘病为代表的各种脊柱疾病就是这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而这类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往往缺少固定的诊断思路及统一的诊断标准,给广大兽医带来了很多困扰,医院还以“症状+X光片”为主,容易对确诊及损伤定位、预后判断容易造成误差,从而影响了治疗。

首先,脊柱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从较轻的、能自愈的阵发性疼痛和运动限制,到进行性恶化的、致命的瘫痪、抽搐甚至休克,都有可能发生,临床上容易与外周关节肌肉病变、胸腹腔肿瘤、胰腺炎、传染病的神经损伤等混淆;而且症状的变化非常快,往往数小时或数天即可发生质的跨越:从轻度疼痛到瘫痪,从后肢神经障碍到四肢全瘫,甚至从轻瘫到呼吸衰竭、死亡。这些都为临床诊断带来了困扰。而X光平片对相当一部分脊柱疾病是没有诊断意义的,更何况X光片的摄片条件、投照角度、投照范围、动物在非麻醉状态下的的配合程度,都会对诊断造成很大的干扰。诚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髓造影X光摄片技术能够对脊柱疾病的发病部位精确定位,对损伤程度、性质进行诊断,但该项检查有一定技术门槛,对设备也有一定要求,且需麻醉以避免二次损伤,所以短期内无法推广;而MRI、CT等技术对北京目前的宠物医疗现状来说,无异于镜花水月,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临床应用的可能。

相比之下,神经学检查这种无需专门设备,易于操作而又能系统检查脊柱损伤的位置、性质、预后的检查方法具有很大优势,推广开来对提高脊柱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有巨大的帮助。

所谓神经学检查,就是通过对特定神经控制、影响的器官的检查来反映、揭示特定神经的功能状态,具体到脊柱疾病的神经学检查,就是通过对受特定脊髓节段及神经根支配的肢体、皮肤等器官的检查来分析脊髓、神经的损伤位置、性质和程度。

在我们开始神经学检查之前,还有一些重要的初步检查,它们虽然不属于神经学检查的范围,但其结果可能对之后选择那些神经学检查有指导意义,甚至影响最终确诊结果。

初步检查:

1体征检查

体征包括年龄、性别、品种和日常活动类型。与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神经学检查配合使用时,体征描述可为界定脊椎病的类型提供重要信息,并决定要制定什么样的诊断方案。

(1)品种:很多品种(例如软骨营养障碍品种)易得一些特定的脊椎(脊柱)疾病,对这些品种特异性脊椎疾病的了解可以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表1)。当一只软骨营养障碍品种的狗表现出颈部或胸腰部疼痛(或涉及脊椎的神经系统病症),我们常先考虑到的是椎间盘疾病,进而再以此为重点做下一步深入检查。而一只寰枢椎不稳定品种的狗出现四肢轻瘫、共济失调及轻至中度的颈部疼痛等症状时,我们在检查时则会刻意回避做颈部屈曲动作,以免加剧神经损伤。但我们在临床上也应避免仅根据体征鉴别诊断的早期阶段所得到的有限的信息,即冒然做出决定,而应在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神经学检查后得到足够的信息时再做结论。

(2)年龄:幼年(3~6月龄)年动物患传染性疾病(比如犬瘟脊髓炎)的风险较大。而伴有临床症状的先天性骨骼或脊髓异常一般发生在1岁以内。一些品种特异性疾病常发生在特定的年龄范围内。软骨营养障碍品种的椎间盘疾病常在2岁至6岁之间出现临床症状,而非软骨营养障碍品种常在中老年发生椎间盘疾病。肿瘤性原因在中老年犬中更为常见,但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

(3)性别:性别在鉴别诊断中并无很大意义,但也有例外,如母犬的转移性乳腺癌和公犬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椎体上的转移性病灶可以引起脊椎疼痛和脊髓、神经的压迫。

(4)日常活动类型:脊椎的外伤性损伤常与犬所进行的活动相关,如罗威纳等护卫犬在咬斗过程中,史宾格、拉布拉多等工作犬在搜捕、巡逻过程中都会发生各种“工伤”,造成创伤性的脊柱损伤。

2病史

详细记录畜主对临床症状发生发展的描述,这些记录可影响鉴别诊断的内容以及诊断方案。发病急,发展迅速的神经症状常与外伤、感染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性损伤相关联,在这些病例中,临床症状一般在2至48小时内达到高潮,而相对于疾病的发作,康复则显得较为缓慢。发展较为缓慢的神经症状往往与退行性疾病(如德国牧羊犬的退行性脊髓病)或肿瘤相关联。临床症状的发展常持续数周或数月,虽然其间会有短暂的反复,但总体临症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不发展的神经症状提示可能是先天性障碍。这种相关性只具有指导性意义,并不绝对,例如脊髓肿瘤也可引起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此外,患病动物之前的类似症状的诊断结果及本次发病与上次发病的时间间隔也具有部分借鉴意义。

3体格检查

对疑似患有脊椎疾病的病犬进行体格检查的首要目的是要排除与脊椎病容易混淆的疾病。疼痛、卧地不起(轻瘫或瘫痪)、虚弱和步态异常是脊椎、肌肉骨骼、外周神经肌肉或代谢性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一些代谢性的、心血管的、肌肉骨骼的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如阿狄森氏病、中毒性子宫蓄脓、心血管功能障碍、双侧十字韧带断裂等)。将腰荐部疾患引起的疼痛归因于髋部的骨关节炎是将脊椎问题错判为肌肉骨骼问题的一个常见范例,假如腰荐部疾患未得到确诊,将对病犬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将肌肉骨骼问题误判为神经系统疾患的一个范例是将双侧前十字韧带断裂误诊为神经系统疾患。在这样的病例中,一些不必要的诊断程序不但价格高昂而且常置病犬于险境,细致的体格检查可帮助确认临床症状的根源,详尽的骨科检查对认定肌肉骨骼异常也是必不可少的。体格检查的另一作用是用于发现一些非脊椎性病症,这些病症决定了一个具体的病例该如何处理。比如,在诊断或外科手术过程中,如果病犬伴发有心血管疾病,在进行麻醉时,就需做慎重考虑。

神经学检查:

神经学检查的目标首先在于确定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然后是定位病变部位。了解脊髓的分段解剖以及如何解读神经学检查的结果是定位病灶的关键。基于神经学检查,常可将病灶定位在四段脊髓的其中一段或马尾上。这四段分别为前颈段(C-1-C-4),颈胸段或颈膨大(C-5-T-2),胸腰段(T-3-L-3),和腰荐段或腰膨大(L-4-S-2)。支配前后肢的外周神经的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分别位于颈膨大和腰膨大。这些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常可引起下位运动神经元(lowermotorneuron,LMN)疾病的症状(无力、软瘫、牵张反射和伸肌反射的抑制和严重的肌肉萎缩);当病变处于这些脊髓段的前方时,上位运动神经元(uppermotorneuron,UMN)对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的影响将被切断,从而引起UMN疾病症状(强直性轻瘫或瘫痪、牵张反射和伸肌反射过强、没有肌萎缩)。由于膈神经发源于颈膨大(C-5-C-7),这一位置的病变可引起膈肌麻痹。T-1-T-3段脊髓的病变可引起霍纳氏综合症。这样,兽医师就可以根据神经学检查所认定的病症来定位病变所处的特定脊髓段。

检查时,我们先要确定哪条腿是正常的,哪条腿有异常。如果不正常,那么就应留意对侧肢是否也有相同的异常,如果有差异,那么到底有何不同,因为受严重影响那条腿同侧的脊髓也往往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前后肢均不正常,则应确定哪些具有UMN症状,哪些具有LMN症状。当前后肢都有UMN症状时,病变肯定在C-5脊髓段的前方。如果前肢有LMN症状而后肢有UMN症状则说明病变在颈膨大(脊髓段C-5-T-2)。当前后肢都表现出LMN症状时,说明脊髓内存在多个病灶或者存在外周神经肌肉疾病。如果前肢有UMN症状而后肢有LMN症状,说明多段脊髓受影响或存在弥散性病灶。前肢正常而后肢有UMN表现时,说明T-3-L-3脊髓段受影响。前肢正常而后肢有LMN表现时,提示L-4-S-2或马尾受到影响。

有三种特殊情况可以导致定位错误,了解这些情况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第一种情况是当病变在T-3和L-3之间时前后肢表现出UMN症状。希夫-谢林顿现象使后肢具有UMN症状,同时使前肢处于伸肌强直状态(UMN症状)。腰膨大部的边缘细胞投射的上行纤维其突触位于前肢伸肌对侧的下位运动神经元。这种上行系统正常状态下具有抑制功能。此上行径路的突然断开将引起前肢的伸肌强直。而前肢的其他神经机能表现正常。第二种情况是当病变位于颈胸区域时,前肢表现正常或有UMN症状,同时后肢具有UMN症状;在这一区域可能有病灶对上行径路造成压迫,但对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影响很小或无影响。原因可能在于颈部区域脊髓和椎管之间的空间要比脊髓的其他区域要大。第三种情况是当病变位于腰荐膨大或马尾时,前肢表现正常,后肢的膝跳反射增强(UMN症状)。由于病变的存在,由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或处于软瘫或轻瘫状态,从而引起膝跳反射增强。因为在正常的动物中,由坐骨神经支配的肌群可对抗由股四头肌收缩引起的膝跳反射,假如病灶位于L-4脊髓段的后方,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股神经)不受影响,而坐骨神经的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将受影响,这样对抗股四头肌收缩的力量就会减弱或消失,从而使膝跳反射增强。通过细致的检查,可以将腰荐段神经损伤引起的膝跳反射增强与L-4脊髓段前方病灶引起的反射亢进相区分。如为腰荐或马尾疾病,屈肌反射将减弱或消失,坐骨神经支配的肌群张力下降并萎缩,提示腰荐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其他神经异常还包括:会阴反射减弱或消失,与LMN功能障碍相关的大小便失禁,以及腰荐区感觉过敏。

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对疑似有脊柱疾病的病犬进行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前,先应对其脊柱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当脊柱病区可能不稳固时(如脊柱骨折或椎间盘不稳定),我们应避免进行能引起进一步压迫脊髓的操作,以免造成脊髓、神经的损伤加重。

精神状态:

多数脊髓功能异常的病犬具有正常的精神状态,但伴发疼痛症状时,往往会表现出萎靡、抑郁、警惕性增加、神经质等。

步态:

认真地评估步态可以帮助兽医找到其步态异常的原因,为区别肌肉骨骼性原因和神经性原因提供重要线索。评估动物步态应选择有良好立足点的地方进行,在动物一侧观察,让动物远离医生向前运动、转圈并后退。控制步态和姿势的神经系统组织结构很复杂,包括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本体感觉(定位意识)是一种能辨认肢体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关位置的能力,本体感觉缺失、脚的错位放置、指甲的磨损,这些都可能与脊髓水平的损伤有关系。轻瘫是自觉运动缺失的表现,它可能是单瘫、截瘫、四肢轻瘫或轻偏瘫,这是由于从大脑皮层穿过脑干到达外周神经的自主运动径路被中断,以一侧为轴转圈通常由脑干尾部受损所致,头部倾斜且转圈通常表示前庭系统受伤。共济失调不是轻瘫、痉挛或不自觉运动,而是缺乏协调能力,任何水平的损伤都能导致共济失调,但通常与小脑、前庭和脊髓损伤有关。辨距不良以运动过长(伸展过度)或太短(伸展不足)为特征,通常为小脑和脊髓损伤所致。

肌肉的大小、张力和力量:

对肌肉的评估往往与其他反射测试一起进行,对肌肉的评估在区分LMN疾病和UMN疾病时非常有帮助。发生LMN疾病时,肌肉张力减少,肌肉迅速萎缩;而在UMN疾病时,肌肉张力增强(特别是伸肌张力),但慢性UMN疾病肌肉可发生较轻的废用性萎缩。UMN疾病时肌肉仍有力量,而在LMN中肌肉力量下降或消失。局灶性肌肉萎缩对于定位脊髓病变非常有用,因为我们对于支配肌肉外周神经的腹侧神经根的起点已经非常清楚。

姿势反射:

姿势反射涉及多条中枢神经径路,这些径路中的一条或多条断裂时,可引起异常的姿势反射。姿势反射异常没有分段定位价值,但可以确定有无神经异常,判别神经异常位于前肢或后肢、左侧或右侧。姿势反射包括本体定位反射、手推车运动、单足测试、单侧站立和单侧行走、后体位伸肌推进、放置反射和紧张性颈反射,这些测试尽可能避免在光滑的地面上进行。

1.本体定位:本体感觉通过位于脊髓背外侧束内的脊索和脊髓丘脑径路传到脑干,进而传入感觉皮层,而来自大脑的运动反射则传入脊髓的LMN而支配各肢体。测试时动物处于站立位,每条腿分别评估。检测后肢时,将爪子向后屈曲,让爪背与地面接触。如果反射正常,动物回很快纠正爪子位置,如果动物不能纠正爪位,则说明有异常,存在虚弱、疼痛、UMN疾病或LMN疾病。在虚弱状态下,动物能感觉爪位不正常,但是无力去纠正;如果是疼痛或虚弱引起的反射异常,动物可能会有一些行为反应(如嗷叫);此外,无力的屈肌反射也可说明动物处于虚弱状态;当被测试腿无负重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当反复的伸屈爪子,有些配合的动物能学会以爪子的背面站立,因此检查者在检查腿部远端的本体感觉时一定要注意操作次数。抽纸试验也可用于腿部远端本体感觉。动物正常体位站立,在爪子下放一张纸或者薄纸板。测试要在腿负重状态下进行.纸或纸板向一侧缓缓抽出,当动物察觉腿部位置异常时可将腿调整到正常负重位置。如果此反射比预期的要慢或者没有反射,这说明动物虚弱或有LMN疾病或UMN疾病。当脊髓受压迫时,本体感觉功能障碍往往比运动功能障碍更早的被发现。除非有外伤,本体感觉检查在疑似有脊髓功能障碍的病犬的神经学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长期的轻瘫病例,还可观察到因长时间使用爪背触地而引起的指甲和爪背的磨损。

2.手推车测试:

检查者抬起动物的后肢,使其以前肢做前进,后退,侧移运动。正常的动物动作协调(很多正常动物可能会有后退困难),异常动物难以正常完成上述运动。运动起步缓慢可能归咎于颈部脊髓、脑干或大脑皮质损伤,而夸张的运动(辨距不良)则暗示颈部脊髓、低位脑干或小脑异常。测试时,应使动物处于舒适的体位,最好能使动物的头颈部处于伸展状态,以消除视觉影响。

单足测试:

托起其它三肢,使动物所有体重都转移到未托起的一条腿上,驱使动物以一条腿向前、向后、向侧方、向中间移动,正常的动物在任何方向上都能做有准备、协调的运动——部分正常动物会在向后方和中间移动时出现困难,异常动物难以有效的支撑和移动,前后肢都可测试。单足跳起步较差表明本体感觉的缺失,而运动较差表明运动神经的损伤。一般认为单足测试比手推车运动更为敏感,当脊髓受压迫时前肢异常与后肢异常常常同时发生,当前肢正常而后肢异常时,说明T-2后方存在脊髓功能异常。

3.伸展体位推进试验(后体位伸肌推进):

托起动物,使其成站立姿势,向下放,让动物以后肢着地。正常动物能使后肢伸展,协调的接触地面,并随测试者的推、拉而向后、向前协调运动,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时,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无力、单肢或双肢拖地移动等异常。

4.单侧站立和单侧行走:

将同一侧的前后肢托离地面,而让另一侧前后肢负重。正常动物可以以未托起侧的肢体站立,使其做前进或侧向运动时,正常动物动作平稳而协调,在有脊髓疾病的动物上,可发现动作不协调、无力等现象。脊髓病变位于有反射异常的一侧。

5.放置试验:放置反射测试分为触觉放置和视觉放置。开始只做触觉放置(不使用视觉),用一只手托住动物胸廓,用眼罩或另一只手遮住其眼睛,引导前肢末端(腕部及以下)与桌子边缘接触。正常反应是动物可立即将脚放在桌面可支撑身体的某个位置。视觉放置时,动物看着桌子表面,其余与触觉放置相同。正常动物在腕部接触桌子之前就先踏上桌面。视觉放置需要正常的达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传导路径、视皮质至运动皮质的沟通及到前肢外周神经的运动传导路径,任何一部分路径的损伤都会导致视觉放置反应的消失。触觉放置异常可提示前肢外周神经至大脑的路径或由LMN介导的运动反射路径上存在病变。触觉放置正常而视觉放置消失表示视觉系统受损,而正常的视觉放置伴随着异常的触觉放置则表明感觉传导路径受损。此外,许多习惯由主人抱着的小型品种犬可能会有意识的抑制这种反射,而不做上述动作。

6.紧张性颈反射测试:

动物取站立位,托起头部使颈部伸展上扬,正常动物这时会表现后肢弯曲,有时甚至会因此而坐下,同时前肢伸展;压低其头部,前肢将略微弯曲,后肢则稍稍伸展;左右摆动头部,与摆动时施力方向相对的一侧前肢略微伸展,后肢略屈曲。T-2脊髓段前方的病变可引起紧张性颈反射异常。

脑神经功能检查:

脑神经功能检查可帮助排除枕骨大孔前方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多病灶中枢系统疾病,对脑神经的测试方法更为复杂,本文在此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同仁可去查阅专门文献。

肌伸张反射:

肌伸张反射又称牵张反射,是单突触或简单的双神经元反射,对调节姿势和运动非常重要。位于肌腹处的肌梭是这一反射的伸展感受器。当肌肉伸展时,突然敲击肌腱,肌梭的初级感觉末梢被激活,沿IA传入神经纤维传递冲动,腹侧运动神经元被以单突触的方式激活,引起肌肉收缩,防止过度伸展。对牵张反射评估时,动物取侧卧位,并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适用于犬的牵张反射测试包括:膝跳反射、胫前反射、腓肠肌反射、桡侧腕伸肌反射、二头肌反射及三头肌反射。

(文章来源:宠之情宠物医师网)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zl/84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