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技术考试基础知识点12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651571.html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书本,仅用于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1、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

2、体液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约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内环境,约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的1/4(约占体重的5%)分布于心血管内,即血浆;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组织间隙中,称组织液。

3、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如血浆pH低于7.35时,为酸中毒;高于7.45时,则为碱中毒。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和红细胞中含有的缓冲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NaHCO3/H2CO3。

4、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L,成年女性为(3.5~5.0)×/L。红细胞内的蛋白主要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为~g/L,成年女性为~g/L。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5、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称为悬浮稳定性。表示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表示。正常成年男性血沉为0~15mm/h,成年女性为0~20mm/h。

6、铁和蛋白质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若缺乏造血原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是促使红细胞成熟的因子,缺乏时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当红细胞衰老时,脆性增大,在流经肝、脾时可被吞噬和破坏。

7、我国成人白细胞数量为(4.0~10.0)×/L。白细胞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5类。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总量的50%~70%。

8、胃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使胃内形成一定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促进化学性消化,并协助食摩移向十二指肠。

(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可引起胃底和胃体上部平滑肌的舒张,并使胃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0ml

(3)蠕动:胃的蠕动出现于食物入胃后5分钟左右。蠕动起始于胃体的中部,每分钟约3次,每个蜡动波约需1分钟到达幽门,因此,胃的蠕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胃蠕动可使大块食物进一步被磨碎,并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同时推送食糜不断地通过幽门进入十指肠。

胃内的食摩由胃经幽门排入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一般从食物入胃5分钟后开始,在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控制下进行,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糜的理化形状和化学组成有关。一般来说,稀薄的、流体的、颗粒小、等渗的食物比黏稠的、固体的、颗粒大的、非等渗的食物排空快。在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需4~6小时。

9、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分度诊断标准:Ⅰ度:无明显出血倾向,脱离射线恢复较快,WBC持续在4×/L以下,骨髓象增生活跃或低下。Ⅱ度:较顽固的自觉症状,可有明显出血倾向,脱离射线恢复较慢,WBC持续在3×/L以下,骨髓象增生低下。

10、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处理原则:Ⅰ度: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暂时脱离射线,加强营养,每年全面复查1次。恢复后再继续观察1年,可逐渐恢复射线工作,并撤销外照射慢性放射病Ⅰ度的诊断。Ⅱ度:积极治疗并脱离射线工作,全休。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随访,每2年全面复查1次。根据恢复情况可参加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

11、健康成人血液中血小板正常值为(~)×/L。

12、按国际命名法命名的凝血因子有12种,用罗马数字命名。这些因子中,仅因子Ⅲ存在于组织细胞中;除因子Ⅳ是钙离子外,其余都属于蛋白质,并大都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因此当机体缺乏维生素K或肝病患者,常伴有凝血障碍。

13、抗凝的原理主要是去除血液中的钙离子。输血时,常用枸橼酸钠作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4、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

15、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次/分;房室结次之,约50次/分;普肯耶纤维最低,约25次/分,窦房结是心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

16、放射生物作用引起DNA和蛋白质构造变化的阶段是(D)

A、物理阶段

B、物理化学阶段

C、化学阶段

D、生化学阶段

E、生物学阶段

17、X线引起的生物效应不包括(D)

A、物理阶段

B、物理化学阶段

C、化学阶段

D、细胞学阶段

E、生物学阶段

18、X线对生物体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时间最短的阶段是(A)

A、物理阶段

B、物理化学阶段

C、化学阶段

D、生化学阶段

E、生物学阶段

19、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基本相同,但心肌收缩有其自身的特点:①不发生强直性收缩;②同步收缩:由于心肌具有合胞体的特性,全部心房肌或心室肌表现为同时兴奋和收缩;③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较大。

20、大肠液

大肠液是由大肠黏膜表面的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的分泌物富含黏液和碳酸氢盐,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源于其中的黏液蛋白,它能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细菌能分解食物残渣中营养成分供自己利用,并产生分解产物。其中某些成分有一定的毒性,可由肠壁吸收后到肝中解毒。细菌还能利用肠内较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它们在肠内吸收,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因此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的细菌,造成维生素B、维生素K的缺乏。

21、在整个血管系统中存在着压力差,即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静脉血压。这个压力差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口径,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所构成的外周阻力。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成反比。

22、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

23、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4~12cmH2O。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24、安静时,收缩压持续超过mmHg,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称为高血压;如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则称为低血压。

25、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26、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其主要功能有:(1)回收蛋白质,这是淋巴循环最重要的意义;(2)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3)是机体运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途径;(4)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屏障功能。

27、正常成人平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28、胃液

胃液是由胃黏膜的门腺、幽门腺,胃底腺分泌的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为1.5-2.5L。除水外,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和无机盐等。胃蛋白酶原以酶原的形式分泌,没有活性。胃蛋白酶原主要在盐酸作用下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作用是把蛋白质分解为胨、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胃蛋白酶只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中才保持活性,当pH5时,胃蛋白酶即失活。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2结合,使维生素B:免遭小肠中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当内因子缺乏时(如胃大部切除的患者),维生素B2吸收障碍,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黏液是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底腺的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黏液具有较高的黏滞性,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约0.5mm的凝胶层,其内还含有大量的HCO3-,两者联合作用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该屏障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9、放射生物作用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的阶段是(E)

A、物理阶段

B、物理化学阶段

C、化学阶段

D、生化学阶段

E、生物学阶段

30、X线照射后产生的生物学阶段出现时间,正确的是(D)

A、立刻出现

B、数秒钟~数分钟

C、数分钟~数小时

D、数小时~数十年

E、数十年~数百年

31、X线对生物体的照射的物理阶段会发生(E)

A、细胞坏死

B、癌的发生

C、蛋白质的生物构造的变化

D、DNA的生物构造的变化

E、组织的原子、分子产生电离

看都看完了,还不点这里试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hl/85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