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简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
主诉:发作性胸痛胸闷6个月,加重1周。
入院时间:年5月16日,16:47。
现病史:患者于6月前活动时出现胸痛胸闷,位于胸骨后呈憋胀感,伴有颈部紧缩感,轻微出汗,症状持续约3-5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化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就诊我院心内科查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中段肌桥,收缩期狭窄约70-80%,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予阿司匹林片0.1mgqd,比索洛尔片5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等药物口服后,症状发作较前减轻,出院后仍有发作,请心外科会诊建议行心肌桥松解术患者拒绝。近1周患者自觉胸痛胸闷发作频繁,大小便及情绪激动后症状明显,伴有心悸出汗持续约10余分钟至1小时不缓解,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收入。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mmhg,口服氨氯地平片5mgqd,比索洛尔片5mgqd等药物治疗,平素未监测血压。腔隙性脑梗死2年。
个人史:吸烟史20余年,平均10支/天,已戒烟2年;平素不饮酒。无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家族史。
二、入院检查
心电图
化验结果(/05/17)
实验室检查
患者胸片:两肺纹理增多,紊乱。
腹部超声:肝内略回声,考虑血管瘤可能。
心脏彩超超声:
1、左室舒张末前后径约45mm。
2、左室舒张功能减低LVEF:70%。
3、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少量返流。
运动平板试验:可疑阳性
运动平板试验:试验前
运动平板试验:峰值运动
运动平板试验:样本心动周期
三、冠脉造影
脉造影结果
前降支中段肌桥,收缩期狭窄约70-80%,舒张期狭窄40-50%,回旋支及右冠开口散在斑块,前向血流TIMI3级。
四、诊疗经过
初步诊断:
1、冠状动脉心肌桥
不稳定性心绞痛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腔隙性脑梗死
危险分层:中危。
一般治疗:卧床、吸氧、镇静、心电监测等。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片0.1mgpoqn;氯吡格雷片75mgpoqn。
抗心肌缺血治疗:比索洛尔片5mgpoqd;氨氯地平片5mgpoqd。
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poqn。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曲美他嗪片20mgpotid。
治疗效果评估
强化抗心绞痛治疗,严格心率血压管理。
控制血压-/70-80mmHg,心率55-65次/分。
患者日常活动无心绞痛发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后续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片0.1mgpoqd。
2、抗心肌缺血治疗:美托洛尔片50mgpotid;氨氯地平片5mgpoqd;地尔硫卓片30mgpotid。
3、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poqn。
4、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曲美他嗪片20mgpotid。
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
五、病例总结
总结
如果一段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这束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走行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为壁冠状动脉。
由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被挤压,而产生远端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MI或猝死。
冠脉造影检出率0.51%-16%,尸体解剖检出率15%-85%,说明大多数心肌桥无临床意义。
心肌桥合并心绞痛治疗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
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可缓解症状。
支架植入大多数致再狭窄,并不提倡。
手术分离曾被认为是根治方法,但有复发。
药物治疗应避免使用硝酸酯类及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
六、专家点评
补充一点,关于心肌桥是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没有明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证据以前,不建议太积极。
病例全面详细,患者特点描述清晰,处理过程步步到位,治疗方法考虑全面,患者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将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建议部分患者服用抗焦虑药治疗。另外,患者每次做心脏造影显示正常,在补充诊断心肌桥时应与患者充分沟通,避免患者紧张焦虑。
本病例为心肌桥合并心绞痛,诊治思路清晰,资料真实可信,患者经强化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对临床实践培训有较大指导意义。
1、关于患者症状是否由心肌桥引起,还需要找证据,因为普通心电图正常,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
2、运动试验可疑阳性,并未见典型心肌缺血的表现,应进一步观察,或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者做放射性核素运动负荷试验补充,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心肌桥一定会引起心肌缺血后,才能把症状归结于心肌桥,否则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心理因素)引起。
3、即使考虑心肌桥引起心绞痛,双联抗血小板的必要性仍值得商讨。
点评专家:
霍勇医院
郭文怡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
伍伟锋广西医院
李拥军医院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