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心肌兴奋性周期的特点及其意义: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意义:心机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正常情况下,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受窦房结产生和传出的兴奋控制。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时间的心房或心室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原因:期前收缩也有其有效不应期。
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优势传导通路:在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左、右心房,同时沿心房肌细胞组成的。速度为1.0--1.2m/s。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结时传导速度缓慢,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
房室延搁的意义:避免了心房与心室同时收缩,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6、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1)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长
(2)同步收缩:低电阻闰盘结构
(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如骨骼肌发达,贮存的Ca2+量少,在收缩过程中依赖Ca2+内流。
(4)“绞拧”作用:心肌纤维呈螺旋状走行。
7、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心动周期的特点: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时间均短于舒张时间。
意义:①使心房和心室,尤其是心室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保证心脏长期工作不被疲劳;
②使心室得到足够的血液充盈,保证其下次射血功能的实现;
③有利于左心室自身的血液供应。
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呈反比关系
心脏的射血过程和机制:
①心室的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持续时间0.05s。
(2)快速射血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持续时间0.1s。
(3)减慢射血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持续时间0.15s。
②心室舒张与充盈的过程:
(1)等张舒张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持续时间0.07s。
(2)快速充盈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持续时间0.11s。
(3)减慢充盈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持续时间0.22s。
(4)心房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持续时间0.1s。
8、心音
第一心音标志心室进入收缩期(等容),反应房室瓣的功能状态及心肌收缩的强弱。
第二心音标志心室进入舒张期(等容),反应动脉瓣的功能状态、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压力的高低。
第一、第二心音的区别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性质
音调低(咚),持续时间较长
音调高(哒),持续时间较短
主要原因
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的振动;射血冲击大动脉管壁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心室壁振动,血液反流冲击大动脉根部
生理意义
标志心室开始收缩(等容收缩器)
标志心室开始舒张(等容舒张期)
最佳听诊部位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骨间
胸骨左右缘第二肋间
临床意义
反映心室肌收缩力大小;房室瓣功能
反映动脉压高低;动脉瓣功能
9、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是用来评价心衰病人的最佳指标。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搏输出量。是评价正常心功能的指标。
10、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代谢需要而提高的能力。是反应心脏的健康程度指标。
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
1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①前负荷:指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充盈的血量。
在一定范围内,外周静脉血压和心室内压差增大,心室肌舒张期延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增多,压力升高,心肌初长度增加,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反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②后负荷:动脉血压是心室收缩射血时所承受的负荷。
在心肌初长度和心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突然升高,使心室的等容收缩期延长,动脉瓣开放延迟,射血时间缩短,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③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肌在不依赖前、后负荷的情况下,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细胞内Ca2+的浓度和ATP酶的活性。
12、血管功能分类和结构特点
①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和大动脉: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
②分配血管----中动脉:血液分配到各个血管
③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外周阻力
④交换血管----毛细血管: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⑤容量血管----静脉系统:
⑥短路血管----动静脉吻合支:体温调节
审核
医路未来
编辑
医路未来工作队员
策划
医路未来工作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