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肌复习回顾

骨骼肌纤维收缩原理

答:(1)动作电位及其传导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散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主要通过离子流学说来解释,支配肌纤维运动的神经元兴奋,是肌纤维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导。

(2)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3)肌丝滑行学说认为:

在调节的作用下,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肌小节长度变短,以至整块肌肉的收缩。

骨骼肌收缩形式及特点

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分为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1)等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

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

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特点: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退让工作;制动——防止运动损伤。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特点: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恒定;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均可产生最大张力;作为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生理训练小分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