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内肿块,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快进快出”现象,最可能的疾病是A
A.肝细胞癌
B.肝海绵状血管瘤
C.肝囊肿
D.肝脓肿
E.肝转移瘤
2.肝硬化的影像学检查中哪项最具有价值C
A.CT平扫
B.CT增强
C.MRI特殊对比剂增强扫描
D.X线血管造影
E.超声
3.在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A
A.病毒性肝炎
B.酗酒
C.药物中毒
D.胆汁淤积.
E.寄生虫.
4.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癌组织学分类E
A.肝细胞型
B.胆管细胞型
C.混合型.
D.纤维层状型肝细胞癌
E.鳞癌
5.关于肝血管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女性多于男性
B.肉眼呈紫红色,质地较软
C.一般有包膜
D.瘤内呈囊状或筛孔样,犹如海绵
E.是最常见的肝脏肿瘤
6.典型肝细胞癌CT或MRI上表现特征是D
A.动脉期明显强化
B.静脉期明显强化
C.门脉期延迟增强
D.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
E.三期均不强化
7.肝脏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是D
A.局灶性结节增生
B.肝囊肿
C.肝腺瘤
D.海绵状血管瘤
E.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8.MRI表现为“灯泡征”的疾病常见于B
A.肝癌
B.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C.肝腺瘤
D.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E.肝硬化
9.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是B
A.肝动脉闭塞
B.肝静脉闭塞
C.门静脉闭塞
D.门静脉扩张
E.肝静脉扩张
10.小肝癌确诊的首选方法是C
A.超声
B.CT增强扫描
C.穿刺活检
D.MRI增强扫描
E.PET-CT扫描
psychiatry
1.马蹄肾:为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肾位置低,两肾上极或下极且多为下极融合。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肾轴自外上斜向内下,肾盂、肾盏扩张或并发结石。
2.复杂性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并有出血、感染或钙化继而成为复杂性肾囊肿。
3.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为肾盂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即一侧或双侧肾分为上、下两部分,各自与独立的肾盂和输尿管连接。
4.逆行性肾盂造影:是尿路造影检查的一种,经插入膀胱或借助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内的导管注入对比剂后摄片检查,适用于有排泄尿路造影禁忌证或其他成像技术显示不佳者。
5.静脉性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泌尿造影,将含碘水溶性对比剂于静脉注入后,由肾小球滤过而排入肾盏和肾盂内,显示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形态,且可大致了解双肾的排泄功能。
6.磁共振尿路造影(MRU):MRU是利用水成像原理,使含尿液的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呈高信号,周围结构皆为极低信号,犹如静脉性肾盂造影(IVP)所见并可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7.肾自截:肾结核晚期发生全肾钙化,肾功能完全丧失,称为肾自截。
8.肾脊角:指肾影的长轴自内上斜向外下与脊柱在下方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5~25°。
9.异位肾:为胚胎发育中肾脏上升过程发生异常所致,多位于盆腔,少数位于膈下,甚至后纵隔内;异位肾形态类似正常肾,唯位置有所不同。
10.干骺端:未成年骨骨干两端向骨骺移行的较粗大部分,周边为薄层骨皮质,内由松质骨组成。
11.临时钙化带:干骺端顶端在X线上为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由钙化的软骨基质和初级骨小梁组成。
12.Schmorl结节:椎间盘的髓核向椎体内突出形成突入椎体内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周围环以薄层硬化环,以胸椎多见。
13.骺线:随着骨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二者之间的软骨逐渐变薄而呈板状时,称为骺板。因为骺板是软骨,X线片上呈横行半透明线,居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称为骺线。
14.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融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月和年)来表示即为骨龄。
15.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成比例减少。
16.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主要为钙盐减少,骨质发生软化。
17.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缺失。
18.骨质增生硬化: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19.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20.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21.关节破坏:指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
22.关节脱位:关节骨端的脱离、错位,失去正常对应关系。
23.关节强直:由于关节破坏而引起关节活动消失称为关节强直,分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毕静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