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5:DACEB
6-10:DCBEE
11-15:AEABD
16-20:ECDEA
21-25:DBBEC
二、问答题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是怎样的?
答:每一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收缩期短,舒张期长。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可以同时舒张。
2.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会有怎样的变化?
答:心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①有效不应期: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达-55mV的时期内,不论用多强的刺激,肌膜都不会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膜内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一期间内,如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可产生局部反应,发生部分去极化,但不能引起扩布性兴奋。故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由0期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的时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有效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从膜电位-60mV到复极化基本完成(-80mV)的这段期间,给予阈上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兴奋,说明心肌兴奋性较有效不应期有所恢复,但仍然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从膜内电位-80mV到-90mV的时期内,给予阈下刺激,兴奋性高于正常。
3.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答: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是两个基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是缓冲作用。
①心室射血:在正常负荷条件下,心室射血所做的有用功,少部分转化为血液的动能,大部分转化为血液的压强能。血液压强能与动能的比值取决于外周阻力。
②外周阻力:如果仅有心室肌收缩,而不存在外周阻力,则心室收缩所做的有用功将全部表现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由于小动脉、微动脉处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因此部分血液被暂贮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也随着升高。
③大动脉管壁富有弹性,在收缩期,管壁扩张将血液一部分压强能以管壁弹性势能形式暂时贮存。在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贮存的弹性势能转变回血液的压强能,从而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所以说,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血压具有缓冲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每搏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②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期缩短,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改变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
5.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如下:
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血管系统内血流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愈多。
②心肌的收缩力:心脏收缩力量增强,心脏排空较完全,心舒时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抽吸力量增大,静脉回心血量增多。
③重力和体位:从卧位转变为立位的短时间内,心脏以下部位的静脉跨壁压增大,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量减少。
④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收缩时挤压静脉而使血流加快,加之静脉瓣的作用,使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骨骼肌和静脉瓣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
⑤呼吸运动:吸气时,胸内压降低,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压力下降,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呼气时,胸内压增大,静脉回心血量减小。
6.用生理学的知识说明水肿形成的原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上述与有效滤过压有关的四个因素变化时,均可影响组织液生成:
①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形成水肿,如右心衰;
②血浆胶体渗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如肝细胞受损或肾滤过膜受损,致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滤过增多;
③淋巴回流受阻:由于一部分组织液经淋巴管回流入血液,因而淋巴回流受阻时,组织间隙中组织液积聚,可出现水肿;
④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在烧伤、变态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升高,一部分血浆蛋白滤出,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三、思考题
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何生理意义?
答: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有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和心脏作功量。
①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和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可因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
②心指数:是指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这一指标有利于对不同个体的心脏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心指数随不同生理条件而不同,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运动时,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大致成比例地增高。妊娠、情绪激动和进食时,心指数均增高。
③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健康成人射血分数为55%~65%。当心脏在正常范围内工作时,搏出量始终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即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搏出量也相应增加,射血分数基本不变。某些心脏病人在安静状态下,尽管心室腔已经扩大,每搏输出量可能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但射血分数明显下降,标志心室功能已经减退,此时每搏输出量在判断心室功能减退方面不如射血分数敏感。
④心脏作功量: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有用功,称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之和来表示,前者所占比例较小,粗略计算可用平均动脉压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估计左心室每搏功。用作功量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其意义在于心脏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这部分血液具有很高的压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