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二

考试说明;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分

一、选择题(50分)

1.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

B.韧带

C.关节囊

D.肌腱

2.在人体内,骨骼肌一般是()

A.受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B.受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C.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发生收缩反应

D.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发生舒张反应

3.人的屈肘动作的产生是由于()的结果。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4.人体某部位骨骼肌瘫痪,其原因可能是()

A.骨骼肌过度疲劳             

B.长期缺乏运动

C.控制骨骼肌的神经受损伤       

D.骨骼肌的某些肌纤维受损伤

5.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A.动力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调节作用

6.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

7.人的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8.骨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

A.关节的变化

B.关节的牵拉

C.骨骼肌的牵拉

D.躯体位置的变化

9.下列关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当食物链中的绝大部分环节出现问题时,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

C.食物网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D.动物一般作为消费者,在生态平衡中一般不起作用

10.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11.“孔雀开屏”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动物生来就有的

②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③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13.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公鸡报晓

B.蚂蚁贮藏麦粒

C.猫捉老鼠

D.两狗争食

14.从行为获得方式看,“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分别属于()

A.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B.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15.关于动物行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蚂蚁和蜜蜂不具有社会行为

B.鹦鹉学舌属于后天性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猫捉老鼠的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16.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A.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17.下列动物按学习行为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小猫→蚯蚓→人→黑猩猩

B.蚯蚓→小猫→人→黑猩猩

C.小猫→蚯蚓→黑猩猩→人

D.蚯蚓→小猫→黑猩猩→人

18.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19.下列哪项是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A.声音

B.气味

C.动作

D.印迹

20.狒狒群体的行进行列中,首领的位置一般在()

A.队列中央

B.队列最前面

C.动物最后面

D.并不固定

21.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22.在探究“蚂蚁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

B.饲养蚂蚁时要提供合适的温度

C.把纸片换成普通的塑料片效果相同

D.使用人工饲养的蚂蚁做实验

23.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一定个体最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活动

24.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通过动物“语言”发挥作用的是()

A.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B.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赶来吃食

C.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D.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

25.狗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A.生理活动的需要

B.留下气味作“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二、填空题(50分)

26.(10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请根据图回答:

ABCDE

(1)A、D与B、C、E分属于不同的生物类群主要原因是体内是否有___________。

(2)A的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_既能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还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3)B用肺呼吸,___________可辅助呼吸。

(4)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图中体温最高且恒定的是___________。

(5)E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更适宜在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中生活。

27.(20分)下图为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 ]_______从[ ]_______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

(2)[5]是________,可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_______。

(3)[3]________内与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有关的是________。

(4)[2]是________,由________组织构成。

28.(10分)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某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实验数据如表。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一个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______。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是一种______行为;经过训练,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是一种_____行为。

(3)上述实验中,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______。

29.(10分)为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A、B岛与A、C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了B岛。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了C岛。

(1)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步骤二后,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步骤三后可以推测,蚂蚁靠_________进行通讯。

(4)完成步骤二后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①滴洒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蚂蚁群体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样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DCACC6-10BCCCB

11-15CDCA16-20ADABA21-25CDCAB

二、填空(50分)

26、(10分)每空2分

(1)脊柱

(2)外骨骼

(3)皮肤

(4)C鸟类

(5)胎生哺乳

27、(20分)每空2分

(1)1 关节头 4 关节窝

(2)关节软骨摩擦

(3)关节腔 滑液

(4)关节囊 结缔

28、(10分)每空2分

(1)假设小白鼠有学习行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先天性学习

(3)越强

29、(10分)每空2分

(1)刺激蚂蚁寻找食物

(2)气味的有无

(3)气味

(4)香水掩盖了蚂蚁留下的气味,对蚂蚁的通讯造成干扰

(5)社会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51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