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题目
-08A型题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0期去极化速率快
D.4期去极化速率快
题目解析
窦房结能成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自律性高,评价自律性高的指标是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同时4期去极化速度是影响自律性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答案选D
知识点总结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分为电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机械特性(收缩性),两种紧密联系(兴奋收缩偶联)。
(一)兴奋性
1.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RP)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英文缩写
ARP
LRP
RRP
SNP
电位区间
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到-55mV
从-55mV复极到-60mV这段时间
从有效不应期后到复极基本完成(-60~-80mV)
从-80mV复极到-90mV
动作电位
无论给予心肌多强的刺激,都不会引起去极化反应
给予阈上刺激可引起局部反应,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给予阈上刺激可引起扩布性兴奋(即动作电位)
给予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动作电位
兴奋性
0
极低
低于正常
高于正常
机制
钠通道完全失活
钠通道少量复活
部分钠通道复活
膜电位低于阈电位,钠通道大部分恢复到静息状态
膜电位
绝对值很小
绝对值小
绝对值大于ERP时,小于静息电位
最接近静息电位
ERP与动作电位时程(APD)呈平行关系,但ERP反映膜的去极化能力,APD主要反映膜的复极化速度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心肌细胞兴奋的产生包括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以及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激活两个环节。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若阈电位水平不变,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增大,则与阈电位之间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
(2)阈电位水平:若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不变,阈电位水平上升,则兴奋性降低。
(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引起快、慢反应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都有静息、激活和失活三种功能状态;钠通道或钙通道是否处于静息状态是心肌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快反应细胞的兴奋性主要取决于钠通道的功能状态,慢反应细胞的兴奋性主要取决于L型钙通道的功能状态。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是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期前兴奋也有自身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兴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如果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则此次正常下传的窦房结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即形成一次兴奋和收缩的“脱失”,须待再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时才能引起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4.心肌不应期的离散度
单个心肌细胞的不应期主要反映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状态。
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对传来的兴奋不能发生反应,是不应期产生的内在原因。
心肌不应期的离散度能说明心肌不应期对于传导的影响。
(二)传导性
心肌的传导性指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兴奋传导不仅发生在同一心肌细胞上,也能发生在细胞之间。不同细胞之间以闰盘相连接,闰盘处的肌膜中存在较多的缝隙连接。
1、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
兴奋传导的重要结构基础: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传导途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传导速度:心房肌0.4m/s,优势传导通路1.0~1.2m/s,房室结0.02m/s,浦肯野纤维4m/s,心室肌1m/s。
2、影响因素
(1)结构因素:固定,直径(主要)、缝隙连接(重要)和分化程度;直径越大/缝隙连接越多,传导越快;分化程度越低,传导越慢。
(2)生理因素:变动性较大,电生理特性为主要因素;①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是影响心肌传导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去极化速度越快、幅度越大,传导速度越快;②膜电位水平,静息电位减小,传导减慢乃至障碍,但静息电位大于正常水平,传导速度并不增加,这和钠通道效率有关;③邻旁未兴奋区心肌膜兴奋性。
(三)自动节律性
简称自律性,指心肌在无外来刺激条件下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自律性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自律性的高低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
1、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为心脏起搏点,约每分钟次,但受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其自律性表现为70次/分,为正常起搏点;房室结——50次/分,房室束——40次/分,末梢浦肯野——25次/分,为潜在起搏点,病理状态下可成为异位起搏点。
2、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主要机制: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了解概念即可。
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正相关,肾上腺素增高自律性、Ach降低自律性)、最大复极电位水平(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不变时,呈负相关;迷走兴奋引起最大复极电位增大,自律性降低)、阈电位水平(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不变时,阈电位上移,自律性降低),其中以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最重要。
记住其中的例子。
(四)收缩性
1、心肌收缩特性除具有骨骼肌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同步收缩:由于心肌细胞之间有低阻的闰盘,兴奋可通过缝隙连接在细胞之间迅速传播,所有细胞几乎同时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可看做是一个功能合胞体。心房、心室为两个功能合胞体,房室结传导束是唯一连接心房、心室的结构。心肌一旦兴奋,心房、心室先后发生同步收缩,保证了心脏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发挥有效的泵血功能。这种同步收缩也呈现“全或无”式。
(2)不发生强直收缩:与有效不应期有关,这一特征使心脏的活动总是保持节律性的舒缩交替,有利于心脏的充盈和泵血功能。
(3)高度依赖细胞外Ca浓度。
2、影响心肌收缩的因素:很多如前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细胞Ca浓度、药物等。
3、心肌与骨骼肌收缩共同特点:①都由动作电位触发,②都通过兴奋-收缩偶联使肌丝滑行而引起,③都是横纹肌,由肌小节组成,含有粗细两种肌丝,④都有最适初长度。
四、体表心电图
1、各个波形和间期的意义
P波: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T波:心室复极过程
U波:尚不清楚,推测与浦肯野纤维复极有关
PR间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肌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也是左、右心房开始去极化到左、右心室开始去极化的时间
QT间期:从心室去极化开始到心室完全复极的时间
ST段:心室的缓慢复极期
2、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
以最典型的心室肌为例,0期和QRS波群基本对应,2期对应ST段,3期对应T波
医学考研
丁香园出品
和数万小伙伴一起做题
医学考研路上
你不孤单
↓↓戳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西综真题的App「西综题库」。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