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掌健识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又称为震颤麻痹,年詹姆斯帕金森首次对本病的综合征进行描述,后人为纪念他遂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欧美国家60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1%,80岁以上超过4%,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至年我国罹患帕金森病的患者将达到万,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它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降低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尽管帕金森发病率如此高,但公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却非常低。年4月6日我国首次公布了帕金森病大众调研报告,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不了解帕金森病,超过7成的受访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明显的误区。除此之外,非专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亦不够,临床常存在误诊、不正当用药的情况。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一般不会影响人的寿命,目前无根治方法,各种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虽然能使患者的症状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皆不能阻止本病的进展。治疗上个体差异亦非常明显。目前,早期诊断、早期评估、早期干预,仍是控制帕金森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科技进步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