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0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陈彦西)老人夹菜时手抖,就是患上帕金森病,这一桥段常常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张京兰介绍,除了手抖,帕金森病还有不少隐蔽的症状,常常令人意想不到,如腰背疼、走路姿势僵硬、情绪低落,甚至流口水等。这也导致了该病确诊困难。因此,市民如果发现父母出现动作迟缓、走路姿势异常、表情变少等迹象,不妨陪他们到神经专科进行排查。脑子变笨、走路“被捆”、情绪低落,竟是帕金森病前不久,72岁的陈爷爷到医院脑病科看病。他告诉张京兰,自己平时喜欢打麻将,技术也不错,但最近突然脑子变笨了,打牌没赢过,担心自己患上老年痴呆。“其实,老爷子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就发现他有些异常,走路低着头、弓着背走得特别慢,胳膊也不会前后摆动,姿势特别僵硬,整个人像是被捆住一样。”张京兰给陈爷爷做了触诊,发现他肌张力特别高,安排做了全面检查后确诊,老爷子并非患上老年痴呆,而是帕金森病。张京兰介绍,提到帕金森病,大家常常联想到手抖的症状,但其实在临床上,约有30%的帕金森病患者并没有手抖的症状,他们患病后出现的症状令人意外,容易引发误诊或漏诊。比如,她曾接诊过一些症状表现为脖子僵硬、腰背活动不利,或者腰背痛、胳膊活动不灵活的患者,之前在骨科、康复科、推拿科等专科就诊,被当作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治疗过;还有位患者,情绪低落,不愿与家人交流,长期闷在家中不出门,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6年,一直效果不好,转来脑病科检查才被发现还有表情少、四肢活动迟钝等症状,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病。张京兰介绍,帕金森病患者还有些伴随症状,也很少有人会将之与帕金森病联想在一起。比如,有的患者会有严重流口水的症状,夜间甚至会打湿枕头,这其实并不是患者的唾液分泌增加,而是自动吞咽动作减少,造成唾液在口腔内积攒得过多而流出来;还有些患者尿频尿急,尤其是夜尿的次数增多,有时根本憋不住,加上生病后行动缓慢容易导致尿湿裤子等等。过半患者确诊难,早发现可提高生活质量帕金森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症状?原来,通常所说的帕金森病是指原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病,患者中脑部位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过多,导致合成多巴胺减少,从而影响到运动调节功能,影响了人的动作和行为,出现三大主要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人数已超过万,预计到年,我国帕金森病病人将达到万左右。但是,目前仍存在超过一半的病人未能识别诊断,几乎一半的病人尚未得到有效治疗。张京兰分析,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帕金森病的诊断更多是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对多巴胺能药物的反应,常规的CT和核磁共振只能辅助鉴别,无法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也没有特殊的生物学标志,这就需要专科医生来做判断;另一方面,患者起病后症状比较隐蔽、疾病进展比较缓慢,容易被误诊,等到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了。帕金森病本身不是致命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会影响运动功能,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张京兰提醒,子女应多留意观察父母的细节,尽早发现疾病征兆,争取早发现、早干预。如果确诊父母患病,子女也要配合医生要求,积极治疗,日常多鼓励患者坚持吃饭、穿衣、洗漱,多与朋友交往,提高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直播预告:年轻人会得帕金森病吗?帕金森病能精准预防吗?如果父母确诊帕金森病,日常照护有哪些注意事项?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张京兰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为大家讲解科普:不要“帕”,别让颤抖拉低生活质量。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zl/85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