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常见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抖,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运动迟缓和身体僵硬,中晚期的人甚至会有姿势平衡障碍,容易摔跤;发病时伴随的症状就更多,诸如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精神认知障碍等等。
手抖并非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并非都出现抖动!
据专家介绍大概70%左右的帕金森病人是以手部的抖动,其次是以腿部的抖动作为首发症状,但有20%到30%的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不出现抖动。
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有三种典型的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即静止时发生抖动)和肌强直。
总的来说,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可总结为“抖、僵、慢”三字,其中,运动迟缓或动作变慢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而不是“抖动”。
中医如何治疗帕金森病?一般认为帕金森病属于本虚标实证,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火、瘀、毒为标。
一则肾虚为本
肾为先天之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弱,肾精亏虚,则不能主骨生髓,无法充养脑络。临床所见,年轻人鲜有此病,至老年以后方多见,而老年人的主要特点是肾虚。
二则肝风为标
因为肾精不足,水不涵木,木气亢而生风,兼之肝木伐脾土,而致脾失健运,肌肉筋骨失养,最终导致手足震颤,动摇不止。《内经》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木主风,风为阳气,阳主动。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末。木气太过则克脾土,导致四肢颤动,此即“风淫末疾”之意。亦有头动或下颌动而手足不动者,因为头为诸阳之首,木气上冲,故头独动而手足不动
三则痰瘀积滞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浊内生,久而化热,痰热则风动。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气虚则血无以运行,日久则瘀血内停,瘀血痰浊交阻,则进一步耗伤阴津气血而致颤振发生。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是由于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失调达,木气上冲,肝风内动,兼有木气克伐脾土,终致手足颤振,动摇不定,属本虚标实之证。
常见患者分型和日常养生之道
以上只列举了一部分的情况,个体差异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可能夹杂了几种情况,也可能有其他的分型,具体可以找中医师辨证。但总体来说,保持心情愉悦,规律饮食,注重脾胃功能,体虚的人适当补益很重要!中医治疗这种疾病的时候,除了治疗疾病本身,也很注意患者身体自身的调节。
END文章来源丨外宣办
后台制作丨柯俊芬李金书编辑丨郭立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