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多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
α1: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瞳孔扩大,竖毛α2: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抑制胰岛素释放β1: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促进脂肪分解β2: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松弛,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促进糖酵解表1儿茶酚胺药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动作用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1.多巴胺
(1)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兼有α、β、DA受体激动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表2多巴胺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心源性休克
快速心律失常风险低或心动过缓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3)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窦性心动过速和房颤
内脏缺血
不推荐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
药物外溢造成的组织局部坏死:溢出血管的药物可致周围组织血管强烈收缩、组织坏死,可通过选择大的中心静脉给药避免。
2.多巴酚丁胺
(1)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主要激动β1受体: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率和心排,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
对β2受体有弱的激动作用:扩张血管,但升压作用不明显。
(2)临床应用:
伴有心功能下降的感染性休克;
失代偿性心衰:由于其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非首选。
(3)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心动过速
肥厚型心肌病慎用
3.肾上腺素
(1)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兼有α、β受体激动作用,有增加心率,收缩血管(升压)的作用,在代谢方面还有增加糖酵解、脂肪分解、乳糖生成,减少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2)临床应用:
心脏骤停抢救的首选药物
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单用去甲肾上腺素无法维持血压时可加用肾上腺素
应用体外循环的手术术后支持
(3)副作用:
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
高血糖
内脏缺血
4.去甲肾上腺素
(1)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
主要为β受体介导的外周血管收缩作用,还有弱的正性肌力作用;
在感染性休克中有特殊作用。例如,该药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内脏血流减少,但在感染性休克中很少见。
(2)临床应用:
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
(3)副作用:
药物外溢造成的组织局部坏死
高剂量下可致内脏缺血(在非感染性休克患者中)
兴奋β1受体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加快心率,外周阻力血管扩张
5.异丙肾上腺素
(1)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纯β受体激动剂
兴奋β2受体时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2)临床应用:
缓慢心律失常(AVB等);
支气管哮喘
(3)副作用:
加重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久用耐药
6、垂体后叶素
(1)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
激活平滑肌受体(V1)发挥血管收缩作用(主要作用于皮肤、骨骼肌、内脏)。在健康人中不会造成血压升高,但在由外周血管舒张导致的低血压患者(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全麻患者)中有明显的升血压作用。
激活V2受体增加肾小管远端对水的重吸收,激活V3受体促进垂体前叶ACTH的释放,但在推荐剂量下该作用不明显。
(2)临床应用:
肺出血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心肺复苏抢救:除肾上腺素以外的另一种备选药物;
感染性休克中单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联用多巴胺仍无法维持血压者。
(3)副作用:
超量使用会造成水潴留和低钠;
加重心肌缺血;
禁用于妊娠患者。
表3血管活性药的剂量使用
参考文献[1]李骥、吴东.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7(6):-.[3]PaulL.Marinoetc.TheICUBookFOURTHEDITIONbyWoltersKluwerHealth/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T作者:昨叶何草
来源:协和八(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