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骼肌的结构
(一)肌原纤维
直径约1-2μm,纵贯肌纤维全长。
(二)肌管系统
包括由凹入肌纤维的肌膜和肌纤维内的肌质网分别组成的横管系统和纵管系统。
(三)肌的辅助结构
肌筋膜
肌腱韧带
二、肌纤维类型
三、骨骼肌特性
四、肌的功能
(一)肌的功能
运动、支撑骨、维持姿势、保护身体和产热的功能。
(二)肌功能状态指标
(三)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2.长度-张力与张力-速度关系
(1)肌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骨骼肌前负荷
产生机制:
一般认为,骨骼肌的最适初长度要稍长于自然长度,因此预先增加肌的初长度可增大肌收缩的力量。
某些运动项目,如投掷与跳跃等,运动开始时预先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以使收缩力量增强。
(2)肌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骨骼肌后负荷
产生机制:
肌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与横桥数目有关,而收缩速度快慢与横桥(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上能量释放速率有关。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其张力—速度曲线向右上方偏移,在相同的力量下,可发挥更大的速度,或在相同的速度下,可表现出更大的力量。
(四)肌的做功
1.肌张力与功的关系
肌的做功是指肌作的外功,即机械功。
肌的缩短距离与负荷的乘积为功。
肌工作的理想负荷理论上应是中等负荷。因此,在力量训练中,要选择合适的负荷,才能使骨骼肌做最大功。
2.功率
功率: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所做的功称为功率。运动中把力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爆发力。
骨骼肌等长收缩时功率等于零,而非等长收缩时,其功率是力与速度的乘积。
如果要使张力与速度都达到最佳值时,其大小只能是最高值的30%。
3.肌收缩的机械效率
从能量的转化来说,还必须考虑有效的机械效率。肌收缩时产能总量包括机械能和热能两部分,机械能可转化为有用功,而热能对肌收缩无用。
人体进行动力性运动的机械效率一般为25%-30%、熟练的步行为33%,而自由游为1.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