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小儿脑瘫病因
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小儿脑瘫发病率
发达国家大约为2‰左右
我国约为1.5‰-5‰左右
小儿脑瘫危害
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严重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生活自理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
临床表现
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
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
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
进食差:吸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
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临床分型
痉挛型:病变在锥体束系统,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手足徐动型:病变在基底核部位,肌张力变化不定,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其他类型: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运动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震颤型以肌肉出现静止震颤为主
严重程度分级
鉴别诊断
1、运动发育落后或不均衡2、一过性运动障碍,将来可以正常化3、各类遗传性代谢性疾病4、脑白质营养不良5、脑肿瘤6、颈椎损伤、脊髓肿瘤、先天畸形、脊髓疾病
7、小脑退行性变
外科手术
矫形手术:肌切断、肌腱拉长、神经肌支切断、骨矫形术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部分剥脱切除术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选择性外周神经缩窄术(SPN)
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
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FSPR)
FSPR手术
FSPR手术的中文名称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跟离断术(Functionality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简单的来说,FSPR就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
FSPR手术的治疗原理
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并非局限于单个肌肉,往往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而该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
FSPR手术是在多导联电生理的监测作用下,应用术中连续记录肢体多块肌肉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使FSPR手术更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经验性手术,主观因素决定切除后根比例的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使肌张力得到全面的下降,并改善平衡功能。
FSPR手术的三个特点
1.有效:FSPR手术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脊神经后根,脊神经后根为感觉支,不是运动神经,解痉疗效显著,不复发,为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安全:通过切断脊神经后根,可明显地降低肌张力,但术后不会造成患儿的瘫痪,有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大小便异常,是因脊神经在术中受到刺激所致,术后可恢复。通过改良的方式,对脊柱稳定性及力线不会影响很大。
3.有选择性: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SPR)的选择有三个含义:其一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其二是选择解除痉挛的神经分布节段,其三是电刺激选择性切断阈值低的后根有小束。
FSPR手术中“功能性”选择的含义
即要尽量地保留神经功能,防止麻木、顽固性疼痛、感觉异常和膀胱功能。手术方法的改进应遵从的几个原则:有明确结论的理性依据;动物实验阶段的论证;经过临床实践的反复检验;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危险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应用FSPR手术已逾十年,让数千名痉挛性型小儿脑瘫患者重新正常走路、正常生活。如有问题,可通过下图中的联系方式咨询。
白癜风的危害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