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四报告

第四部分报告书写

书写报告是肌电图检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步,直接体现了肌电图检测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思路,报告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在某些疾病如ALS,肌电图的结果可直接提示诊断。

一、肌电图报告书写的原则

1.结果的描述应详细和客观。

2.结论的描述应准确和简洁,密切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尽最大可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3.电生理检测能够提示诊断线索,有助于定位,但是不能进行病因诊断,结论中可以提示是否支持临床诊断。

4。电诊断检查方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患者的检查有一定的共性,但是每个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检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检查所见,随时调整检查方案,直至得出可以解释患者临床症状的结果,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

二、书写报告的格式

出报告之前,应记录有关的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果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几项。

1.描述有关检测内容:(1)NCS:刺激和记录的部位、距离、潜伏期、速度及波形、波幅等。(2)F波:记录潜伏期、出现率和速度。(3)针电极肌电图:记录检测肌肉的名称及各种生理状态下的肌电活动的变化,包括插入电位、静息电位、随意轻收缩及大力收缩时的波形、相位、波幅等。

2。结论:根据描述的结果做出初步的结论,尽可能为临床提供帮助。

3.签字:负责技术操作的技师或医生将全部检测结果记录到报告上,完成结论并签字,由有经验的负责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医生再次复核签字。

三、结论书写形式和举例

根据神经传导和针电极肌电图结果,区分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常见的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的书写形式包括如下几项。

(一)神经源性损害

1.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提示前角细胞损害的可能):向临床医生提示前角细胞病变(如ALS)的可能。前角细胞病变在针电极肌电图上应表现为广泛分布的损害,但是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并非一定是前角细胞病变。例如颈神经根、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根同时存在病变时也可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下面列举了1例典型的病例。

例1男,56岁,因“双上肢无力1年,加重伴双下肢无力6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左手力弱、持物不稳,逐渐加重,出现两手肌肉萎缩。症状无波动性,双上肢肉跳。6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轻度力弱,行走变慢。病程中无肢体麻木。最近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既往体健,吸烟饮酒史10余年。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除舌肌略萎缩余无特殊。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Ⅲ级,握力差,双手肌肉可见萎缩,以大小鱼际肌和第一骨间肌为著。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临床诊断:四肢无力原因待诊,运动神经元病可能性大。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1;(2)感觉NCS:见表2:(3)F波:出现率为0。(4)针电极肌电图:见表3。结论: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提示前角细胞病变可能性大或符合。

表1例1运动NCS结果

表3例1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

注:↑:增加:a括号内表示该检查结果增高或增宽的百分率,表6、7、9、14同。

临床诊断)。

2、左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提示C5-6神经根损害):典型病例列举如下。

例2男,39岁,左上肢麻木2周。左手肌力正常,无肉跳。既往体健。体检:意思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征(一)。双下肢肌力及反射正常。四肢及躯干感觉正常。颈椎MRI:C5-6和C6-7椎间盘后突压迫硬膜囊。临床诊断:左上肢麻木原因待诊。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4:(2)感觉NCS:见表5;(3)F波(左正中神经):出现率95%,速度68.3m/s(正常)。(4)针电极肌电图:见表6。结论:左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提示C7-8神经根损害)。

3、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纤维髓鞘损害为主):此类

表4例2运动NCS结果

表5例2感觉NCS检测结果

表6例2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

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检查可见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F波异常等脱髓鞘为主的表现。典型病例如下。

例3女,33岁,因“吞咽困难、四肢无力3周”入院。3周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需人扶持,伴有酸痛感,较快出现双上肢力弱以及吞咽困难,逐渐加重,就诊时已完全卧床,上肢不能抬离床面,无肢体麻木,二便正常,无力无晨轻暮重表现。病前1周有感冒发热。体检;意识清楚,构音不清,双侧周围性面瘫,双侧腭弓抬举无力,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力近端Ⅱ+级,远端II级,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检查正常。共济检查无法完成。查血钾、肌酶谱均正常。临床诊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7;(2)感觉NCS:见表8,(3)F波(右正中神经):出现率35%,速度41m/s(下降35%)。(4)针电极肌电图:见表9。结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运动纤维受累为主)。提示符合临床诊断(或符合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改变)。

4.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感觉和运动纤维均受累):典型病例如下。

例4女,73岁,糖尿病10年,四肢麻木1年。患者10年前诊断为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效果欠佳。1年前出现双手及双足麻木,以双腕以下和双踝以下为著,伴轻度力弱,精细动作不稳,行走时有踩棉花感。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V级,腱反射对称减低,病理征未引出。双上肢腕以下,双下肢踝以下针刺觉减退,双踝以下音叉觉消失。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10;(2)感觉NCS:见表11;(3)F波(右正中神经);出现率75%,速度64m/s(正常)。结论:双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和运动纤维均受累)。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表7例3运动NCS结果

表8例3感觉NCS结果

表9例3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

表10例4运动NCS结果

表11例4感觉NCS结果

5、单神经损害:左尺神经损害(肘上下节段)提示肘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损害,提示腕管综合征,各举1例典型病例如下。

例5男,34岁,左手麻木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因左手放置电脑桌上时间较长(超过10h),之后出现左手尺侧麻木,一直未恢复并伴轻度肿胀。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反射正常,左手尺侧可疑痛觉过敏,双上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临床诊断:左手麻木。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12;(2)感觉NCS:见表13;(3)F波(左正中神经):出现率%,速度67.4m/s(正常)。(4)针电极肌电图:见表14。结论:左尺神经损害(肘上、下部位)。

表12例5运动NCS结果(正常)

注:左尺神经运动NCS速度(小指展肌肘下及肘上)分别为62.1(正常)、44.4(26%↓)m/s

表13例5感觉NCS结果

例6女,58岁,双手麻木6个月,加重1个月。患者为车工,近1个月因较劳累病情加重。既往脂肪肝、胆囊炎史。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反射正常,双手桡侧可疑针刺觉减退,双Tinel征(+)。临床诊断:腕管综合征。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15;(2)感觉NCS:见表16;(3)F波(左正中神经):出现率%,速度63.6m/s(正常)。结论:双正中神经损害(感觉纤维受累为主),符合腕管综合征。

表14例5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

表15例6运动NCS结果

注:趾短伸肌(小头下)右腓总神经运动NCS速度为46.9m/s

(二)肌源性损害

可以分为:肌源性损害(符合肌营养不良的诊断);肌源性损害(活动期,提示肌源性损害活动期);轻度肌源性损害(恢复期,提示肌源性损害恢复期)。典型病例如下。

表16例6感觉NCS结果

例7女,50岁,颜面浮肿,四肢疼痛伴无力1个月。患者1十月前出现双眼睑及面颊浮肿,同时出现四肢酸痛无力,下蹲及上楼困难,迅速加重,不能梳头。既往甲状腺肿物切除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否认毒物射线接触史。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面颊处红斑皮疹,脑神经正常,四肢近端肌肉压痛,肌力Ⅲ级,可见肌萎缩。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感觉系统正常。辅助检查:血清肌酸激酶U/L,乳酸脱氢酶U/L,羟丁酸脱氢酶U/L。临床诊断:皮肌炎。

肌电图检测结果:(1)运动NCS:见表17;(2)感觉NCS:见表18;(3)F波(右正中神经):出现率95%,速度62.5rrVs(正常)。(4)针电极肌电图;见表19。结论:肌源性损害(活动期)。

表17例7运动NCS结果

表18例7感觉NCS结果

表19例7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

(三)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异常

低频RNS可见波幅明显递减或低频和高频RNS均可见波幅递减,则符合重症肌无力的诊断。若低频RNS可见波幅明显递减,高频刺激可见波幅递增,则符合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诊断。

(四)肌强直放电

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多为正常.若针电极肌电图正常伴有肌强直放电。多见于先天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等;若针电极肌电图肌源性损害伴有肌强直放电,则多见于萎缩性肌强直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yf/84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