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40天的最小婴儿打通生命最难通道

近日,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带领团队,医院合作,为患先天性幽门肥厚、出生40天、体重5.3公斤的婴儿成功实施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G-POEM)。这是世界上接受该微创手术治疗的年龄最小的患儿,手术的成功实施开创了将隧道内镜技术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微创治疗的先河,相比于以前的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极大降低了患儿痛苦和手术创伤。今天,孩子康复出院。图说:孩子康复出院与医护成员合影来源/院方供图患儿来自江苏常州,出生后父母就发现孩子吐奶症状严重,满月过后仍然不见改善,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这种病变属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由于幽门肌肥厚和水肿引起的输出道梗阻,患儿表现为呕吐、腹部肿物、脱水、营养不良,严重者还会出现手足搐搦、喉痉挛、强直性抽搐、肾功能低下、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看着孩子这样,我和家人都要崩溃了。医生告诉我们,不用绝望,医院的‘大国工匠’团队救治过很多这样的病人,其中几个月的小病人也不在少数。”患儿家长回忆说,在常州医生的帮忙联系下,一家人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来到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处就诊。仔细询问病情和认真检查后,周教授决定为这个40天的“最小”病人进行内镜手术治疗。图说:医生为患儿做手术来源/院方供图为了以更专业的儿科专科力量,保障患儿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周教授帮医院副院长刘海峰教授和儿外科主任刘江斌教授。医院的支持下,2月20日,一场“破纪录”医院开始了。“我们自带手术器械,使用了最小口径的内镜器械。手术操作要异常精准,因为这么小的婴儿的食道、胃壁极薄,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出血。”周平红教授介绍说,手术步骤包括切开胃壁黏膜层,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从而打开“紧闭”的幽门,最后用金属钛夹关闭黏膜层切口。术中,为了避免意外产生,周教授专注手术操作,刘江斌教授全程稳定内镜器械,医院内镜中心蔡贤黎副主任护师紧密配合,成功在极薄的胃壁里开通最小“隧道”,顺利为患儿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手术。“我们很欣慰,孩子从此能和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周教授说,每次克服技术难关,完成新的突破,成功为患者解除病痛时,都是为医者最幸福的时候。术后翌日患儿从监护室安返病房,术后4天可以饮水,今天康复出院。图说:医护人员合影来源/院方供图据悉,POEM术常规需要一小时完成,周平红教授仅用半小时即可完成。随着术者手术技巧的熟练、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手术时间正在进一步缩短,治疗人群范围也不断扩大。除此之外,医院内镜中心还创新开展了多项全球首创的消化道治疗项目,使得“超微创”内镜手术的诊疗范围不断被拓宽。通讯员齐璐璐本报记者左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hl/85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