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在临床上属于“痉证”的范畴,然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又有自身辨治的特点。痉挛性斜颈的病位在于颈项筋脉,强直、抽搐等症状无一不是筋脉失养而拘急率缩的表现,各种致病因素通过不同的发病途径损伤人体颈项部筋脉气血而致痉,其机理虽繁杂,但不外乎邪塞经络与气血亏虚。
根据头部主要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可将痉挛性斜颈分为4型:
1、侧倾型斜颈 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部向躯体左侧或右侧倾斜,重者耳部、颞部与肩膀靠近,多有同侧肩膀上抬现象。涉及肌群:屈向侧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2、后仰型斜颈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部后仰,面部仰天。涉及肌群:双侧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和多裂肌。3、前驱型斜颈 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部向胸前屈曲。涉及肌群:双侧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4、旋转型斜颈 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向躯体一侧旋转,根据肌肉收缩情况又可分为颈肌痉挛和阵挛两种。涉及肌群:面部旋向侧的头夹肌、颈夹肌、对侧胸锁乳突肌。
中医也是根据这些来了解患者的病情:中医脏腑理论认为,脾属土,主肉,开窍于口、唇,其华在面,痉挛性斜颈患者多面色失华,舌苔白腻,有齿痕,结合脉诊,同样的病情情况,不同的患者脉象也是不一样的,痉挛性斜颈患者脉象一般是濡脉或沉细脉等比较常见,同样是痉挛性斜颈,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状况,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下,才能得出准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就是中医辨证的精髓所在。
痉挛性斜颈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治疗痉挛性斜颈,祛风除颤汤疗法通过从发病根源着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开窍通络,从根本来治疗痉挛性斜颈。
北京仁爱堂国医馆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