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婷婷一种DM加重心肌IR损伤的新机制

一种DM加重心肌I/R损伤的新机制

——功能异常的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外囊泡互相“交流”

.6.15-.6.21

一、文章信息

1.文章题目:SmallExtracellularMicrovesiclesMediatedPathologicalCommunicationsbetweenDysfunctionalAdipocytesandCardiomyocytesasaNovelMechanismsExacerbating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DiabeticMice

2.发表时间:.1

3.发表期刊:Circulation(IF=23.1)

二、主题解读

文章发现了一种DM加重心肌I/R损伤的新机制——病理状态下,功能异常的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通过小细胞外囊泡(SEVs)互相“交流”,加重心肌I/R损伤。

三、背景知识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按照产生途径不同分为几类:

1.囊泡Ectosomes/微囊泡microvesicles/微粒microparticles:质膜起源

2.外泌体Exosomes:高尔基体膜包裹细胞内吞物质,形成多囊泡体,其膜和细胞膜融合,释放其中多个囊泡(外泌体)

3.大型囊泡、外驱体、其他大型细胞外囊泡

4.包膜病毒

5.外泌颗粒(exomeres)

小细胞外囊泡:1和2统称为小细胞外囊泡(SmallExtracellularMicrovesicles,SEVs)

四、主要结果

本文主要工作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证明HFD喂养的小鼠脂肪细胞产生的SEVs促进I/R损伤;

探究并证实SEVs中起到促I/R损伤功能的分子是miR-b-3p;

探究miR-b-3p下游信号通路;

联系临床在人体组织中证实相应结论。

1.第一部分:证明HFD小鼠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促进心肌I/R损伤

(1)HFD小鼠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与心肌I/R损伤加重有关

作者取无糖尿病正常小鼠(ND),在预期结扎远端心肌处注射SEVs。在三个实验中,注射的SEVs分别为正常(ND)和高脂肪饮食(HFD)小鼠血浆总SEVs(Fig.1A-C)、ND和HFD小鼠脂肪细胞分离后提取的SEVs(Fig.1D-F)、ND小鼠脂肪细胞正常条件和高糖高脂环境体外培养后提取的SEVs(Fig.1G-I)。48小时后对小鼠进行冠脉结扎、再通手术。多普勒超声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心脏解剖截面观察梗死区域面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率。

Fig.1A-C说明HFD小鼠血浆中SEVs对I/R损伤加重相关,表现为左室收缩力降低(±dp/dtmax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Fig.1D-F进一步说明是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Fig.1G-I进一步证实是高糖高脂(而不是缺氧等因素)使脂肪细胞产生与I/R损伤相关的SEVs。

PS:±dp/dtmax:左室收缩、舒张过程中ΔP/Δt最大值,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建立了HFD脂肪细胞SEVs与I/R损伤的invivo表型的联系后,作者在体外将ND、HFD小鼠脂肪细胞体外培养后提取的SEVs(荧光标记)与人内皮、人心肌细胞、新生鼠心肌、成年鼠心肌细胞一起培养,检测各种细胞摄取SEVs的水平,证实心肌细胞对HFD-SEVs摄取增加(Fig.2E)。并检测新生鼠心肌细胞体外模拟I/R损伤后细胞活性、LDL释放、caspase表达,证实HFD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与心肌细胞活性、脂代谢紊乱、细胞凋亡有关。

至此,HFD小鼠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和I/R损伤加重的表型(invivo和invitro)之间的联系(correlation)已经建立。但correlation不足以说明因果(causal)关系,所以作者下一步通过将ND、HFD小鼠附睾白色脂肪(eWAT)组织移植至eWAT缺陷小鼠体内和注射SEVsinhibitor的方法说明SEVs和I/R损伤的因果关系。

(2)HFD小鼠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导致心肌I/R损伤加重

HFD小鼠的eWAT脂肪组织移植到eWAT缺陷小鼠中,在随后的I/R损伤中表现出心肌收缩力降低、梗死面积增大、心肌凋亡率高(与移植了ND小鼠eWAT的对照组小鼠相比)。而注射SEVsinhibitor(GW)则I/R损伤减轻。可以得出HFD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导致I/R损伤加重的结论。

第二部分:证实SEVs中的miRb-3p是导致心肌I/R加重的原因

(1)探究SEVs中与心肌I/R损伤加重有关的成分

作者对HFD、ND小鼠血浆SEVs内容物进行RNA测序,得到HFD组SEVs上调的种miR、下调的种miR(Fig.4A-B)。使用其他文献或数据库样本数据,获得(HFD相关;脂肪细胞表达;DM患者循环中出现;与凋亡相关)共四类miR的交集,即mmu-miR-29a-3p、mmu-miR-b-3p、mmu-miR--5p(Fig.4C)。针对这三种miR进一步检测其在ND、HFD组小鼠间表达差异,其中mmu-miR--5p表达量无组间差异,mmu-miR-b-3p表达量差异最大,故锁定mmu-miR-b-3p为目标分子(Fig.4D-F)。

随后作者测定eWAT组织内、eWAT脂肪细胞、心肌中初级和成熟miR-b-3p表达量,并在第一部分所用的动物模型中测定心肌初级、成熟miR-b-3p表达量。结果显示心肌初级miR-b-3p无显著差异(即ND、HFD组小鼠心肌细胞转录产生的miR-b-3p量类似),但成熟miR-b-3p差异显著,说明HFD组小鼠心肌显著升高的miR-b-3p来源于从循环中摄取,而不是自身转录(Fig.4G-O)。

(2)HFD脂肪细胞SEVs中的miR-b-3p导致心肌I/R损伤加重

同理,找出miR-b-3p分子后进行因果关系论证。用miR-b-3p类似物作用于ND小鼠,I/R损伤加重(Fig.5A-D);体外作用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Fig.5I;J-K)。miR-b-3p抑制剂效应相反(Fig.5E-H;M;N-P)。说明miR-b-3p是导致心肌I/R损伤的原因。

第三部分:探究miR-b-3p的下游通路

生信分析预测miR-b-3p靶基因,在miR-b-3p类似物作用的样本中验证,获得top4差异表达基因AMPKα1(Prkaa1)、AMPKα2(Prkaa2)、Birc6、Ucp3(Fig.6A)。随后对此展开一系列验证,包括在ND、HFD小鼠心肌中检验该4种基因表达量、用miR-b-3p类似物和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和SEVs,检测潜在靶基因表达量(Fig.6B-G)。最后将4个靶基因上miR-b-3p结合位点突变后检测miR-b-3p类似物作用下靶基因表达(Fig.6H-K)。

随后作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miR-b-3p类似物降低Birc6、Ucp3表达,AMPKα1/2过表达可以恢复Birc6、Ucp3表达;但Birc6、Ucp3过表达不能恢复被miR-b-3p类似物降低的AMPKα1/2表达,说明miR-b-3P对AMPKα1/2是直接作用,对Birc6、Ucp3的作用是通过AMPKα1/2实现的(Fig.7A-D)。接下来作者分别在体内/体外验证了各靶基因过表达可以减轻SEVs/miR-b-3p类似物对I/R损伤的促进(Fig.7E-H)。

第四部分:联系临床

在DM患者心肌细胞中检测I/R水平、miR-b-3p靶基因表达。异常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促进心肌I/R损伤,而miR-b-3pinhibitor可能成为未来阻断该效应的关键分子(与药物开发相联系)。

五、与结论相关的拓展

本研究证明DM小鼠脂肪细胞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有研究称心肌细胞也对脂肪细胞产生影响,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间的“对话”形成正反馈加重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对脂肪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值得更进一步的探究。

与结论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脂肪细胞SEVs对心脏的内皮细胞是否有类似的促凋亡的作用。若本实验中异常脂肪细胞来源的SEVs与心脏血管相关表型有关,或许能将DM/HFD与冠脉微循环障碍联系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