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破伤风常见症状:
喉头痉挛、角弓反张位、痉笑面容、全身骨骼肌痉挛、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昏迷、高热
一、症状:
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潜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短于1周的病例,多为重型破伤风。曾用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或受伤后进行预防性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者,潜伏期一般较长。
早期症状为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最早的典型症状。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患者神志清楚,当病情进展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时,患者十分痛苦,常由很轻微的刺激,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痉挛。
从出现肌张力增高到首次出现强直性肌痉挛的时间称为初痉期。初痉期短于48h者,提示病情较重。病情的进展表现在痉挛的间歇期缩短而持续时间延长。如喉部肌肉及呼吸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未能缓解时,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强直引起破伤风患者特征性的痉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角弓反张、腹肌强直及四肢僵硬等临床表现。较重的病例常同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高热是破伤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诊断标准:
破伤风的诊断主要靠外伤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短期动态观察患者症状发展,亦能早期作出诊断。当患者有确切的外伤史或有感染伤口存在,继之发展张口困难,全身肌张力增高等症状,诊断应无困难。如再发展阵发性肌痉挛,则可更加肯定诊断。但临床约有20%的破伤风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诊断主要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时,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三、分类:
1.临床常根据患者的特点将破伤风分为轻、中、重三型。
轻型潜伏期超过10天,全身肌强直程度较轻。可在起病后4~7天出现肌肉痉挛性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一般数秒钟即停止。
中型患者潜伏期7~10天,初痉期2~4天。临床肌肉强直显著,具有典型的牙关紧闭及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持续时间延长,持续10s以上,且发作频率增加,但尚无呼吸困难和喉痉挛发生。
重型患者潜伏期短于7天,初痉期多短于48h。全身肌肉强直明显,频繁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长,常致患者发绀,并易致喉痉挛窒息。患者常有高热及肺部感染,或因频繁抽搐缺氧而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发生昏迷,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全身衰竭。
2.亦有主张以全身肌强直和阵发性肌痉挛的程度进行分型,更能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潜伏期及初痉期的长短仅为判定病情时参考。
仅有全身肌肉强直而无阵发性肌痉挛者为轻型。
有明显全身肌强直伴阵发性肌痉挛,但能适当应用镇静剂控制痉挛者定为中型。
当痉挛发作频繁又不易为镇静剂控制,或出现喉痉挛者,判为重型。
前一种分型方法对临床预测病情的发展和及时给予充分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后一种分型方法较简便适用。
3.根据入侵部位不同和临床受累肌肉的范围,可分出一些特殊类型的破伤风。
局部破伤风仅累及伤口邻近部位的肌肉发生强直和痉挛,如仅面部肌群、单一肢体或上半身肌肉受累而下肢肌张力正常。此种表现亦可为破伤风的早期表现。一旦误诊,可发展为典型的全身破伤风,甚至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应在临床诊断时特别注意。
由感染部位不同引起的耳源性破伤风、产道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及手术后破伤风等,其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与局部感染的严重情况及引流情况有关。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通常7天,故亦称"七天风"。早期症状是吮奶困难,以后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症状,如角弓反张、面肌张力增高等,但不如成人明显。患儿可表现一种皱额、闭眼、口半张开、嘴唇收缩的特殊外貌。亦可因喉肌痉挛而窒息死亡。新生儿破伤风出现高热,除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外,继发支气管肺炎亦为常见原因。
耳源性破伤风,常见于慢性中耳炎感染,或外耳道受伤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破伤风。
手术后破伤风是由于手术感染的破伤风,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患破伤风有什么危害
在患病一段时间以后,患者会对周围的环境变得异常的敏感,任何轻微的刺激,像是光线以及生育和震动等,都能导致患者全身肌肉出现痉挛和抽搐,抽搐最为强烈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导致肌肉出现断裂甚至是骨折,如果呼吸系统的肌肉出现了痉挛,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所以在出现症状以后就医院去接受治疗。
虽然破伤风梭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但是也不代表着我们对这一现象毫无办法,可以以主动预防的方式去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去打破伤风预防针,这样会使体内产品抗体,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新生儿感染破伤风以后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要格外的警惕。
打破伤风针要注意什么
1、24小时内注射最好
破伤风发病主要就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了人体导致的,我们所打的破伤风疫苗也就是破伤风抗毒素,它只能是用来中和在血液当中游离的破伤风毒素,而对于已经和细胞结合的毒素是没有作用的,就算是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也无法被中和,因此想要预防或者是治疗破伤风都需要及早的用药,一般是在24小时之内用药。
2、注射前要先做过敏试验
在注射破伤风针之前要先做过敏试验,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其实这是因为破伤风类的疫苗属于一些异体蛋白,极易导致过敏,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还有血清病等,所以我们在注射破伤风疫苗之前都是需要进行过敏实验的,而且在注射的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注射之后要先观察半个小时,没有异常再走。
破伤风常见并发症:
褥疮、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肺炎、骨折、休克、肺不张、心力衰竭
一、并发病症
并发症:主要为肺炎、肺不张、肺水肿。其他可有脊椎压缩性骨折,肌肉持续收缩而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也可发生褥疮、败血症、尿潴留和呼吸停止等。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