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体重计算公式,8月龄小儿的标准体重为A.6kgB.7kgC.8kgD.9kgE.10kg
答案:C解析:7~12月龄小儿的体重计算公式为:体重(kg)=6(kg)+月龄×0.25(kg),由此可知8月龄小儿体重约为8kg。
2.乳牙萌出延迟是指A.4月龄小儿未萌出乳牙B.6月龄小儿未萌出乳牙C.8月龄小儿未萌出乳牙D.10月龄小儿未萌出乳牙E.12月龄小儿未萌出乳牙
答案:E解析:小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3.小儿第一次生长发育高峰发生于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
答案:A解析:1岁以内属于婴儿期.而小儿第一次发育高峰为6个月内。
4.小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第一次相等(第一次交叉)发生在小儿出生后A.4~6天B.4~6周C.4~6个月D.4~6岁E.6岁以后答案:A解析:小儿白细胞分类主要是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占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逐渐下降,生后4~6天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整个婴幼儿期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至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第二次交叉),6岁以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5.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不包括A.皮下脂肪少,易散热B.体温调节功能差C.体表面积小,散热少D.棕色脂肪产热E.能通过出汗散热
答案:C解析: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约为成人的3倍,因此,散热比成人快4倍。
6.下述母子血型关系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是A.母亲A型,新生儿0型B.母亲B型,新生儿O型C.母亲AB型,新生儿O型D.母亲AB型,新生儿A型E.母亲O型,新生儿A型
答案:E解析: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症常见于母亲O型,新生儿A型或B型。
7.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因素不包括A.感染B.窒息C.棕色脂肪少D.皮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E.早产
答案:D解析:寒冷、感染、窒息、早产和低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新生儿皮下以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其熔点高,故寒冷时容易凝固。8.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为A.大于出生体重的5%B.小于出生体重的10%C.大于出生体重的10%D.小于出生体重的15%E.小于出生体重的20%
答案:B解析: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为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
9.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时间为出生后A.3天左右B.5天左右C.10天左右D.15天左右E.20天左右
答案:C解析: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时间为出生后10天左右。
10.早产儿容易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是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K
答案:E解析:早产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K少。维生素K参与凝血蛋白在肝内的合成,故维生素K少容易导致早产儿出血。
11.下列因素中,与发生硬肿症无关的是A.棕色脂肪少B.体表面积相对较大C.寒冷D.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含量大E.免疫功能低下
答案:E解析:寒冷、感染、窒息、早产和低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免疫功能低下不是其直接因素。
12.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A.植物性食物中的麦角固醇B.皮肤合成的胆钙化醇C.动物性食物中的胆钙化醇D.维生素D制剂E.母乳中的维生素D
答案:B解析:维生素D的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其主要来源是内源性的,即胆钙化醇(维生素D3),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
13.有关母乳初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为产后4~5天内的乳汁B.脂肪含量少C.蛋白质含量少D.富有微量元素E.富有免疫物质
答案:C解析:母乳初乳的蛋白质含量多,故答案为C。
14.小儿肺部易发生感染的主要内因是A.呼吸中枢不健全B.黏膜纤毛运动差C.肋骨呈水平位,呼吸运动度小D.肺含血量丰富,含气量小E.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
答案:D解析:肺组织血管丰富,肺泡数量较少,使得肺含血量相对较多而含气量小,易于感染。
15.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A.IgEB.IgGC.分泌型IgAD.IgME.细胞免疫
答案:C解析: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为低,加上其他免疫物质不足、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等,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16.重症肺炎小儿常存在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C解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热、进食少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重症肺炎常合并混合性酸中毒。
17.急性肺炎的病程是A.1周B.1个月C.2周D.1个月E.3个月
答案:B解析:急性肺炎的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1~3个月,慢性肺炎3个月。
18.患儿常合并迁延性肺炎的疾病是A.先天性心脏病B.癫痫C.急性肾炎D.昏迷E.急性胃炎
答案:A解析:患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患儿肺炎容易迁延不愈。
1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A.早产儿B.正常足月儿C.过期产儿D.足月小样儿E.大于胎龄儿
答案:A解析:婴儿期、青春期儿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多,容易发生缺铁。且早产儿体内铁先天储存不足,故答案为A。20.4岁小儿的膀胱容量约为A.mlB.mlC.mlD.mlE.ml
答案:C解析:根据膀胱容量的估算公式,婴幼儿膀胱容量(ml)=(年龄+2)×30,故4岁小儿的膀胱容量约为ml。
21.肾病综合征最根本的病理生理特点是A.大量蛋白尿B.低蛋白血症C.水肿D.高脂血症E.高血压
答案:A解析:蛋白尿为肾病综合征最根本的病理生理特点,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均是蛋白尿的结果。
22.颅内急性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主要为A.广泛性脑血管充血B.中性粒细胞浸润C.大量纤维蛋白渗出D.弥漫性脑水肿E.神经组织的直接破坏
答案:E解析:广泛性脑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与弥漫性脑水肿为细菌感染常见的病理变化,而颅内急性病毒感染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大量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破坏。
23.麻疹患儿合并肺炎者具有传染性的时段是A.出疹期B.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C.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10天D.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E.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10天
答案:E解析:一般麻疹患儿在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但合并肺炎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24.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A.腮腺肿大期B.腮腺肿大前1日至消肿后1日C.腮腺肿大前1日至消肿后3日D.腮腺肿大前3日至消肿后1日E.腮腺肿大前3日至消肿后3日
答案:C解析: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在腮腺肿大前1日至消肿后3日均有传染性。25.水痘患者作为唯一的传染源,其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A.潜伏期B.出疹期C.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D.出疹前5天至第一批疹退E.出疹前1~2天至全部疱疹结痂
答案:E解析:由于水痘病毒可存活于疱疹液中,直接接触就可感染,故必待其所有疱疹均结痂方无传染性。
26.有关小儿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消化道为其主要传播途径B.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C.新生儿对结核菌非常易感D.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是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E.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全球结核病的控制面临严重考验
答案:A解析:虽然小儿肺结核亦可经过消化道传播,但呼吸道为其主要传播途径。
27.下列有关惊厥的概念性描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大量异常反复放电引起B.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自主收缩C.收缩为强直性或阵挛性的D.同时伴有意识障碍E.为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
答案:B解析: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而并非肌群的自主收缩。
28.有关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颅内压是指脑血管及脑脊液所产生的压力B.颅内压正常时保持绝对恒定C.如脑脊液异常增加,则其他内容物的容积代偿性缩小,以缓冲颅内压的增高D.任何颅内容物的增加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E.颅内压增高一定会引起脑疝
答案:C解析:颅内压是指颅腔内脑组织、脑血管系统及脑脊液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时保持相对恒定。脑组织、脑脊液或颅内血管床中任何一种内容物体积增大,其余内容物的体积则相应缩小,以缓冲颅内压的增高,当代偿功能超过限度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脑疝。
29.急性呼吸衰竭为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分为两种类型,下列有关Ⅱ型呼吸衰竭的说法正确的是A.见于呼吸衰竭的早期B.为呼吸衰竭的轻症C.为单纯性低氧血症D.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E.低氧血症伴低碳酸血症
答案:D解析:急性呼吸衰竭的Ⅱ型是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见于呼吸衰竭的晚期和重症。
30.患儿男,3岁。门诊就诊时医务人员为其测量血压,表明此患儿收缩压正常的测量值是A.6kPa(45mmHg)B.8.66kPa(65mmHg)C.11.3kPa(85mmHg)D.14kPa(mmHg)E.15.4kPa(mmHg)
答案:C解析: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年龄X2+80)mmHg。该患儿3岁,代入公式求得收缩压的值为86mmHg。由于血压正常有波动,选项中最接近86mmHg的为最佳答案。
31.患儿男,3岁。门诊测量血压。收缩压为84mmHg,推算其舒张压应为A.40mmHgB.45mmHgC.50mmHgD.55mmHgE.60mmHg
答案:D解析: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X2/3mm-Hg。该患儿收缩压的值为84mmHg。代入公式求得舒张压的正常值为56mmHg,由于血压正常有波动,选项中最接近56mmHg的为最佳答案。
32.患儿男,5岁。营养发育中等,其标准体重和身高最可能的是A.15kg,cmB.16kg,cmC.18kg,cmD.16kg,cmE.18kg,cm
答案:C解析:2~12岁的体重(kg)=年龄×2+8,身高(cm)=年龄X7+70。
3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A.较宽、短、直,呈水平位B.黏膜下血管丰富C.短而粗D.纤毛较多E.较长、狭窄,呈漏斗形
33.A解析:小儿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形。小儿右侧支气管短粗。
34.婴儿喉的解剖特点是A.较宽、短、直,呈水平位B.黏膜下血管丰富C.短而粗D.纤毛较多E.较长、狭窄,呈漏斗形
34.E解析:小儿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形。小儿右侧支气管短粗。
35.小儿右支气管的特点是A.较宽、短、直,呈水平位B.黏膜下血管丰富C.短而粗D.纤毛较多E.较长、狭窄,呈漏斗形
35.C解析:小儿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形。小儿右侧支气管短粗。
36.新生儿正常心率范围为A.90~:次/分B.~次/分C.~次/分D.~:次/分E.~次/分
36.D解析: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故新生儿时期的正常心率范围为~次/分;1岁以内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次/分。
37.1岁以内小儿的心率正常范围为A.90~:次/分B.~次/分C.~次/分D.~:次/分E.~次/分
37.C解析: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故新生儿时期的正常心率范围为~次/分;1岁以内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次/分。
38.婴幼儿少尿的诊断标准为每日尿量A.50mlB.mlC.mlD.mlE.ml
38.C解析:学龄期儿童每日尿量少于ml,学龄前儿童少于ml,婴幼儿少于ml,即为少尿;小儿每日尿量少于50ml,新生儿每公斤体重少于0.5ml/h即为无尿。
39.小儿无尿的诊断标准为每日尿量A.50mlB.mlC.mlD.mlE.ml39.A解析:学龄期儿童每日尿量少于ml,学龄前儿童少于ml,婴幼儿少于ml,即为少尿;小儿每日尿量少于50ml,新生儿每公斤体重少于0.5ml/h即为无尿。即为无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