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性瘫痪的高压氧治疗

脑性瘫痪是指胎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由于受到各种原因损伤或伤害,造成以非进行性中枢运行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语言、情感、行为等障碍的综合症。脑瘫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故称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的原因可发生在产前、出生过程中或产后,常见病因如下:

1.妊娠期遗传因素引起的胎儿脑发育畸形、脑积水等。母孕期由于病毒感染、中毒、放射线照射、营养不良、缺氧等因素直接损伤胎儿脑组织或诱发胎儿发生脑组织畸形。

2.围产期由于缺血缺氧(胎盘早剥,脐带扭转、绕颈、打结等引起宫内和新生儿窒息)、难产、产钳等损伤胎儿脑组织(如出血)。

3.早产儿容易发生脑性瘫痪。

4.产后因素如各种感染、外伤、脑出血、重症窒息、核黄疸等损害大脑所致。

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新生儿基底节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小,缺氧还可增加血管内皮的渗透性和脆性而造成脑血管损害。出生前脑组织受损可造成脑发育不全,出生时和出生后损害则以瘢痕、硬化、软化、部分萎缩和脑组织损害为主。

根据运动障碍表现分为以下类型:

1.痉挛型:脑性瘫痪中大多数属此型,主要病变在锥体束。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内收肌和小腿腓肠肌肌张力增高,股内收呈交叉状,双足跖屈(脚尖着地)。根据瘫痪部位,本型又分下列四种:①四肢瘫痪;②偏瘫;③截瘫;④单瘫。

2.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出现不自主、无目的、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睡眠时症状消失。有高张力型、低张力型、舞蹈型。

3.其他如四肢强直、肌张力低下、四肢震颤以及共济失调等类型。

运动障碍为本病基本表现,严重者可伴发智力障碍、语言、视觉、听觉功能障碍,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等。

1.加强护理首先保证供给充分营养,对智能差者要进行耐心的教育,对语言困难者要进行发声的训练等。

2.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平时应加强理疗、推拿、按摩和针刺治疗,促进各项功能的发育,防止瘫痪肢体肌肉的挛缩和畸形,同时还应配合肢体的功能进行锻炼。

3.药物有癫痫者可根据不同类型恰当选择抗癫痫药物;有肌肉过分紧张而阻碍活动者可用抗痉挛剂如苯海索、地西泮等;此外,也可服用神经细胞代谢剂如:三磷酸腺苷、谷维素、维生素B1等。

1.治疗机制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是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高压氧能极大的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使缺血缺氧的神经组织重新获得丰富的氧供和营养,使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得到改善,产生更多的ATP,加速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和脑功能的恢复。

2.高压氧治疗对脑性瘫痪的益处

除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脑组织畸形外,因窒息缺血缺氧、外伤、出血、感染、中毒、放射线照射、核黄疸等原因造成的脑损害,高压氧治疗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①痉挛状态减轻,可维持6个月以上

②平衡功能改善

③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提高

④认知功能提高,学习模仿能力提高

⑤癫痫惊厥发作减轻

⑥支气管炎发作减轻

⑦一定数量的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睡眠及食欲

3.治疗方法治疗压力1.8~2.0ATA,吸氧60~9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治疗要点

①争取治疗原发疾病。

②尽早治疗:对已发生的脑性瘫痪尽早(争取在3岁以前)行高压氧治疗,因脑组织发育是在6岁以前,3岁以内脑组织发育最快。

③“足”疗程、间歇治疗:单次/单个疗程治疗是不够的,应达到一定治疗次数才见疗效。首次治疗阶段(头3个月)应达到30~40次;随后根据病情给予第2、第3阶段的治疗方案。年龄较大患儿高压氧治疗可连续2~3个疗程,休息10~14天,然后再开始第2阶段治疗。

④综合康复、物理、运动治疗完成大脑细胞结构及功能重建、转化。

5.注意事项

①早产儿、新生儿高压氧治疗应慎重考虑的问题:早产儿/低体重儿判断视网膜血管成熟度;判断支气管/肺发育;判断有无动脉导管未闭/房室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吞咽功能及有无咳嗽反射。

②高压氧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停止用药后体温正常2天,方可进行治疗;不用药,体温38度以下,高压氧治疗剂量可适当降低(压力减低、稳压时间缩短),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抽搐、剧烈咳嗽等。

③高压氧治疗期间,不宜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2周内,不宜行高压氧治疗。

④高压氧治疗期间出现癫痫处理:暂停治疗,儿科诊治;药物控制癫痫发作2周后,方可再行治疗。

诚请长按并识别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