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肌肉僵硬,病人呈现出特殊的姿势但是在疾病早期,患者的主诉是:全身酸痛,或者是颈腰部、关节疼痛、足跟酸痛、小腿抽筋这些症状早期常被当做颈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或骨质疏松治疗,而延误了诊断及治疗
这个病是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
四肢被动活动像弯软铅管 有时也会感觉像“转齿轮”
通过平衡锻炼能改善帕金森症状躯干和盆骨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对平衡姿势、缓解肌张力有良好的作用
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了纪念他,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被定为“世界帕金森日”
罗先生今年75岁,因“右上肢不自主意向性震颤六七年”到二院就诊他的震颤特点是意向性震颤,静止时不发生,持物时出现,紧张或关注时明显加重发病后,这一症状一直没有加重,也没有向下肢及对侧发展
病人常常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震颤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向同一侧的腿和对侧的肢体扩展,晚期也可出现下颌、口唇、舌及头部震颤
震颤的特点常常从一侧手指开始,拇指和屈曲的食指表现为“搓丸样”或“数钞票”样动作,1秒钟可以重复4-6次,常常在手放在大腿上处于静止位的时候出现或更加明显;当注意力转移,进行其他动作时,反而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
预防篇
走路小碎步行动缓慢 老太太频繁颈强直检查跌倒骨折
牛建平说,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
患者由于害怕跌倒,遇小障碍物也要停步不前,随疾病进展姿势障碍加重,晚期患者坐位、卧位起立困难,常常不愿行走或卧床不起
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存在步态障碍,记住,任何时候都至少要空出一只手来可以用背包或腰包来装东西,而不要用手提在行走时绝对不可以两只手都拿着东西,这肯定会影响您的平衡能力
患者自我控制的随意运动减少,起步、转身时,双腿抖动一阵子才能迈出第一步,而且行动也比以前缓慢,表现为翻身起坐困难,手指精细动作困难
头颈面部锻炼
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
牛建平:如果一位老人频繁发生跌跤,一定要考虑骨骼肌单收缩帕金森病,及时就医,可避免不可估量的损失
青少年型患者占了10%知识分子患病比例较高
牛建平:帕金森病的症状并非都是典型的,患者易忽略掉非典型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常常是医生打开突破口的关键所在
连续服药两年多后,吴先生认为自己完全好了,听别人说抗帕金森病药物副作用大,转而服用中药半年前再诊时,行走困难,多次跌跤,左上肢震颤明显,不能活动,便秘明显,汗多,夜间多尿,半小时-1小时一次,夜间经常出现心前区疼痛、憋闷感医生对他做了健康教育后,再次予以抗帕金森多药联合治疗,现左上肢仍有轻微震颤、间断性酸麻,其余症状均消失,但没有恢复到从前
静止时手不抖持物时抖 全身上下有种“紧绷感”
高危人群定期体检
提醒
任何时候都空出一骨骼肌收缩过程只手
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增强体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及语言康复治疗
70%的病人存在睡眠障碍 晚期有抑郁焦虑痴呆症状
我国约有200多万患者,20%因环境污染或受化学毒素侵蚀“中招”
平衡运动锻炼
(6)自主神经紊乱:临床常见有膀胱功能障碍(尿急、夜尿、尿频)、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便秘、排汗增多等
患者须终身服药维持 预期寿命与普通人无异
近年来发现帕金森患者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研究发现:该病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可能骨骼肌收缩全过程致病)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20%患者因环境污染或受化学毒素侵蚀“中招”
帕金森病通常起病隐匿,不容易被本人和家属发现,病程进展相对缓慢,呈现逐渐加重的特点致残性很高,一般自然病程5年后就进入了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牛建平:帕金森病是一个逐渐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必须长期、终身服药维持不应盲目加用药物,不宜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疾病恶化
案例篇
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转弯时因躯干僵硬,躯干与头部联带小步转弯,导致重心不稳,经常出现跌倒
切忌一心二用,不要一边走路一边做其他事情,比如看书或四处观望精力越集中,就走得越好
提醒
步态锻炼
重视老年病的防治
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家族遗传背景,“他们之所以会简述骨骼肌收缩机制早发病,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不只是单纯缺乏多巴胺而导致脑组织逐渐被破坏”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的确比其他人群要高
检查发现,吴先生出现面具脸,表情少,左上肢肌张力很高,反复屈曲上肢诱发出震颤,走路时左上肢没有摆臂的动作诊断是原发性帕金森病
追问病史了解到,他还出现全身肌肉僵硬的情况,起坐有些不协调家人说,他的性格也变了,更爱发脾气,偶尔做噩梦,会在睡梦中大喊大叫,并有便秘
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发现他有面具脸,给予头颅mri等检查,仅发现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试验性用安坦治疗,发现对安坦敏感,但3个月后认知功能有轻微损害,故停用安坦,再次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在录像中发现患者走路时右上肢摆骨骼肌收缩过程动幅度小于左上肢,随即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服药后,患者才说全身变得很轻松,那种裹在身上的紧绷感没有了,更加证实是帕金森病
(5)不宁肢:除主观感觉异常外,约1/2患者在早期曾体验过患肢难以描述的酸、胀、麻木或疼痛等不适感
被当颈椎病治疗两年多 出现面具脸夜里做噩梦
功能康复锻炼篇
应经常进行侧弯、转体运动并注意腹肌锻炼及腰背肌的锻炼经常进行下述锻炼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上下运动;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
肌强直最早发生在患侧的腕、踝,特别是患者劳累后,轻缓的被动运动腕、踝关节时可感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非典型的症状易被忽略
擅自停药反而加重病情
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摩擦力大,容易绊倒,尽量不穿
提醒
静止性震颤多为肌强直症状首发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
晚期会出现“慌张步态” 步伐小而快不能及时停
56岁的吴先生因左上肢疼痛、酸麻就诊他说,他的左上臂已经不能上举两年多,最近一个月来睡眠差他曾辗转多地骨科、中医科就医,颈椎mri提示颈椎间盘突出,此前一直按颈椎病、肩周炎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
姿势和步态障碍
说起帕金森,大家都不陌生,许多人都知道“震颤”是它最常见的症状但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牛建平说,它还有其他表现,有些非典型症状还易被患者忽略这种病有些什么特点,治疗中需要注意什么,怎样做康复锻炼呢?
帕金森病的晚期,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5年后由于肌肉僵硬进一步加重,出现姿势不稳和步态等异常,表现为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起步,身体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称为“慌张步态”
专家名片
(责任编辑:hn666)
表现篇
(2)易疲惫:部分患者的患肢易出现疲劳感,特别是上肢的腕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和膝关节
躯干锻炼
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
查体发现,老太太面具脸明显,四肢肌张力高,仔细追问病史:在第一次骨折前,走路就是小碎步,身体前倾,行动缓慢,家人没有在意,诊断为帕金森病后,给予抗帕金森治疗,四肢肌张力明显下降,半月后就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可惜因为一侧股骨颈骨折导致行动受限,如果没有发骨骼肌单收缩生骨折,老人本可以行走如常,有非常好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1)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患肢关节处无缘由的麻木、刺痛、蚁行感和烧灼感
病人还表现在写字逐渐变得困难,越写越小,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严重的时候,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洗脸和刷牙都难以完成当运动障碍发生在面部肌肉时,病人就像戴了一副面具似的,称为“面具脸”
医生追问病史,罗先生坚称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之前,他曾辗转多地就诊,但诊断一直不明确,曾按特发性震颤治疗,但无效
致残性很高,一般自然病程5年后进入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颈强直生活质量
别穿摩擦力大的胶底鞋
老年人慎用吩噻嗪类,利血平类及丁酰苯类药物
帕金森病人可以出现肌张力增高,即让病人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检查,帮助病人做四肢的被动活动,会感觉像用力弯曲软铅管,又叫“铅管样强直”;如果伴有震颤,会感觉在均匀的阻力中有断续的停顿,像转动齿轮的感觉,也叫“齿轮样强直”
漫画/小牛
拇指食指像“搓丸”“数钞票” 解系鞋带扣纽扣有困难
知识篇
提醒
频繁跌跤要怀疑是帕金森
目前全球约有40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为1%,55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约有2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
临床前期症状
帕金森日的由来
(3)神经、精神症状:大多发生在疾病的晚期,病人会出现肌强直综合症抑郁、焦虑、幻觉、痴呆等症状约有40%病人出现情绪低落、不快乐等抑郁症状抑郁对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巨大,严重时可导致自杀等严重事件
帕金森病患者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和误诊为周围神经病、焦虑症、神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陈老太太今年80岁,半年内反复跌跤多次,最后两次发生了骨折,到神经科门诊就诊,第二次骨折后脚肿,头痛头晕,卧床不起
帕金森患者头颈部分别上下左右运动,分别转5秒钟,下颌尽量触及胸部面部反复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然后头部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肩膀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上月,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他的女儿、神经科医生李玮玲首次证实,李光耀在3年前患上帕金森症,站心肌收缩力弱立和走路都有困难拳王阿里、数学家陈景润、美国着名演员凯瑟琳·赫本,晚年都饱受帕金森病的困扰
早发现后合理有效地治疗,能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迟进入中晚期
牛建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控制与预防分会《卒中预警预防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学术部委员
肌肉僵硬(肌强直)
静止性震颤
起身迈步双腿要抖一阵子 字越写越小患上“小写症”
运动迟缓
(4)睡眠紊乱:70%的病人存在睡眠障碍,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觉醒和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猛烈的动作
帕金森病患者须终身服药维持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但早期发现后合理有效的治疗,能显肌强直症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迟进入中晚期的时间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无显着差异
从大的方面来说,加大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力度,改善广大农村及城镇的饮水设施,对预防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济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