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颤麻痹,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的针灸治疗方

震颤麻痹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指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震颤麻痹好发于50~60岁,男多于女,少数人有家族史。继发性震颤麻痹多见于脑炎、多发性脑梗死、颅脑损伤、基底节肿瘤、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或基底节钙化、慢性肝脑变性、精神类药及降压药等药物副作用及一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中毒等。

震颤麻痹属中医学“颤证”范畴,其发生常与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和劳逸失当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脾、肾。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或痰热动风。

主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姿态、步态异常。

风阳内动:兼见眩晕耳鸣,面赤烦躁,心情紧张时加重,语言不清,尿赤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痰热风动:兼见胸脘痞闷,口苦口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气血亏虚:兼见面色无华,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舌体胖大,舌淡,苔薄,脉细弱。

髓海不足:兼见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细。

阳气虚衰:兼见畏寒肢冷,心悸懒言,气短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1.基本治疗

治法柔肝息风,宁神定颤。取督脉、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

配穴风阳内动配肝俞、三阴交;

痰热风动配丰隆、阴陵泉;气血亏虚配气海、血海;

髓海不足配悬钟、肾俞;阳气虚衰配大椎、关元。

方义本病病位在脑,百会、四神聪均位于巅顶部,通过督脉入络脑,可醒脑、宁神、定颤;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位近大脑,可祛风定颤;合谷、太冲为“四关”穴,可息风止痉;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柔筋止颤。诸穴合用,共奏柔肝息风,宁神定颤之效。

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55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