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电新媒体讯7月27日上午9:00--10:00,潍坊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刘棣俭走进潍坊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政策访谈》直播间,介绍了医疗保障领域相关工作,并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有市民咨询,我市门诊慢特病基本病种调整情况。
刘棣俭解答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慢性病患病率显著增长,疾病谱已经从传统的以传染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医保局要求,我们重新规范统一了的门诊慢特病基本病种及认定标准,这次调整,新增9个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具体包括: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心力衰竭,肺间质纤维化,股骨头坏死,生长激素缺乏症、脑瘫、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组织或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新增21个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具体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肝豆状核变性,阿尔茨海默病,肺间质纤维化,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干燥综合征,股骨头坏死,生长激素缺乏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人类免疫缺陷(HIV)病,组织或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对门诊慢特病病种重新整合调整后,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达到了91个,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达到了69个。下一步,我们还将分步做好我市现有病种的增减工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适度的门诊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机制。
除此之外,通过优化门诊慢特病管理和经办服务,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提高部分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保障水平。将“糖尿病”“支气管哮喘”两个病种的年度支付限额提高到元;将“恶性肿瘤的门诊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职工“溃疡性结(直)肠炎”、城乡居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种的年度支付限额与住院合并计算。二是设立门诊药品单独支付病种。将部分门诊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治疗用药单一、诊疗路径明确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等15个病种设立为门诊药品单独支付病种,参照门诊慢特病管理。三是方便门诊慢特病患者就医购药。由原来的每个医疗年度最后一个月可进行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变更,修改为一个医疗年度内,参保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变更一次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变更时间不再限于固定的时间段,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医购药。
有市民咨询,在支持生育方面,职工、居民医保住院分娩报销具体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刘棣俭解答说,为积极支持生育,促进我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支持生育的保障作用,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关于调整部分医保政策积极支持生育的通知》,将居民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住院分娩医疗费补助标准由元分别提高到元、元、元。将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生育医疗费由原先的定额支付改为按比例支付,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90%。政策调整后,城乡居民住院分娩人均补助标准由元提高到元左右,职工住院分娩人均报销金额由元提高到元,减轻参保群众生育医疗费用负担效果明显。截至6月底,居民医保基金支出余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3.07亿余元。
节目中,刘棣俭还围绕集采药品进基层、“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等话题,通过潍坊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热线和“潍坊新闻广播”官方